“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娄江实验小学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流”
新学期,娄江实验小学师生和家长发现一个喜人变化:学校师生告别“单门时代”,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流”,教师车辆、家长接送、学生入校各行其道,校园交通安全指数攀升。

9月8日早上7点不到,老师们陆续到校。教师车辆依次从祖冲之路辅路的西门进入校园,随后左转下地库有序停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则沿辅路前行至娄创路右转至北侧校门口,在指定位置停车放下孩子,现场秩序井然。“以前开车送孩子,家长只能送到思常路,孩子还要走几百米才能进校园。现在家长可以直接开车到校门口。大家各行其道,随停随走,孩子也不会在车流中穿梭,既方便又安全,我们都觉得特别好。”一位家长说。
由西向东单向行驶的娄创路全长400多米,路面按照从北向南的顺序,依次用隔离设施设置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各车道标识清晰,有效避免了车辆和行人随意穿行带来的安全隐患,真正实现了“机非分流、人车有序”。
曾经的“问题清单”,如今变为“幸福账单”。
据了解,娄江实验小学拥有学生2200余名,教职工170余名。受周边施工等因素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上下学都借助隔壁娄江实验中学通行,从下车点到校园需步行约10分钟,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频发。这不仅给师生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今年5月底,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展开调研与规划,仅用一周时间便通过了娄江实验小学增开西门的方案。一个月后,西门正式启用,有效解决了教师车辆进出难题。同时,学校“机非分流”问题也在有序推进。

“开设西门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校门口的‘机非分流’。”娄江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韩红勤表示,为科学合理规划校门口“机非分流”方案,学校邀请了有关部门及家长代表,利用暑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集意见。
经过多轮精心修改与完善,8月上旬,一套既契合学校实际需求,又能有效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的“机非分流”方案出炉。随后,相关部门迅速响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施工及设施安装工作,并于8月底完工。
娄江实验小学师生出行的喜人变化是我市千方百计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共有345所学校完成“机非分流”。未来,我市还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同时加强与学校、家长、社区的沟通协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安心上下学,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短 评


“昆山温度”让生活更美好
“昆山温度”这一美誉,不仅坚定地扎根于娄江实验小学师生们的脚下,更在每一位市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娄江实验小学“人车分流、机非分流”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显著改善和提升了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更是政府部门积极倾听民众呼声、迅速回应民众关切、切实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
这样的“昆山温度”,不仅让师生们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安全保障,也让广大市民真真切切看到了政府在为民服务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类似这样的民生项目和举措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我们的城市注入更多活力与温情,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陆恒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358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