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6所合作办学学校相继揭牌!
金秋九月,开发区教育领域接连迎来关键落子:9月2日,开发区管委会与昆山市教育局签约,合作共建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青阳港实验学校;两天后,开发区青阳港学校又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至此,开发区6所公办学校实现合作办学,这组精心布局的"组合拳",展现出开发区构建教育新生态的系统性思维,引领和推动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教育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开发区坚持
"引进优质资源、激活内生动力、促进均衡发展"的思路
积极与国内顶尖教育研究机构
和高校建立战略合作
通过高位引领、多点开花的方式
构建多层次合作办学新格局





以玉山中学与南京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为例。南师大将立足“知名校长办学+名师骨干引领+专家指导把关”的模式,围绕办学核心要素,开展合作机制优化计划、教学名师涵养计划、学生发展支持计划、质量评价改革计划、教学成果培育计划、校园文化浸润计划等“六大行动计划”,构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三级成长培养体系,形成独具“南师DNA”的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框架,这将有力促进玉山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


此外,开发区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昆山市教育局的合作同样令人期待。上海教科院普教所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专业研究单位,将围绕学校文化品牌塑造、内涵发展深化、课程体系完善等核心方向,为青阳港实验学校提供系统性、专业化指导;而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也将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专业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助力青阳港实验学校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育人能力。

据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种"高校+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多层次合作模式,不是简单的"挂牌",而是深入的"融合"。根据合作协议,开发区将与合作方共同研制实施方案,明确合作办学背景、目标、内容与措施、时间安排及保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为开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开发区合作办学成果的生动例证
苏州大学与兵希中学的合作办学
即将走入第三年时光
充分展现了高校赋能基础教育的
巨大潜力和价值


2023年,兵希中学与苏州大学正式开展合作办学,更名为"苏州大学附属昆山市兵希中学",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年来,学校创新打造“三特”教育模式——以学习共同体为特征、学术共同体为特色、实践共同体为特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学校教育生态群落。

依托苏州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兵希中学建立了多元化教师培养体系,累计举办各类专业讲座20余次,邀请苏州大学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指导教学实践。这些高质量培训活动不仅惠及本校教师,更辐射开发区30多所中小学校,直接受益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达30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整体提升。




同时,在该校领导的积极协调下,兵希中学还与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对接,多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AI赋能教育”教学研究合作,并先后邀请合作院校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此外,该校还创历史先河成立校学术委员会,这在昆山市义务教育学段学校中是首次。
合作办学最显著的成果体现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上。在合作院校专家团队指导下,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多名教师在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苏州市优质课评比、苏州市化学创新实验调演及苏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一批青年教师在各级竞赛中崭露头角。


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确立了以“全语文教育”和“航天科技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发展战略,成功加入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并成为昆山开发区航天科技教育共同体的牵头单位,多名学生在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表现卓越。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构建了以“同助、同探、同评、知识转化策略、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为核心的“自能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创新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实现了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变;又在山东济宁、青岛、河南郑州、浙江嘉兴、新疆阿图什、太仓双凤等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开发区开展合作办学不仅停留在传统领域
更延伸到教育技术创新前沿
开发区实验学校积极推进
"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应用
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的
"英语单词智能体"项目就是典型代表
通过"小切口"推动教育教学的"大变革"


该项目依托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以"人工智能+可视化思维"的方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运用大数据算法实时追踪记忆曲线,系统自动分类、推送、分析学情,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

在项目体验中,50名学生参加了为期5天、共30小时的集中学习。通过大数据算法,系统为每个学生推送不同的单词学习内容——已掌握的单词低频出现或不出现,而未掌握的单词则高频出现,辅以图片、词根分解、联想记忆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该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深刻地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机械重复’转向‘理解记忆’。”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该方法,有的孩子一天能记三四百个单词,大幅提升了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这为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知名院校的基础教育引领,到合作办学的扎实成果,再到前沿教育的技术合作,开发区正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办学格局。“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深刻的生态重构;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长期的承诺;不是单方的输出,而是双向的赋能。”在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教育不是"独行者"的赛道,而是"同行者"的旷野,开发区将通过开展院校合作,不断深化“三名工程”内涵,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让先进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努力为区内每一名学生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综合 | 昆山开发区发布
编辑 | 陈岑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345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