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交通迈入“智慧化”新阶段
超载车辆刚驶入境内,10秒内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执法人员终端;船只出现违法航行行为,AI系统实时捕捉识别;全市路、桥、交通设施智慧巡查实现“无死角”覆盖……通过数据要素深度赋能,昆山交通加速迈入“智慧化”新阶段,“1+6+N”数字交通体系初步建成,行业治理效能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1+6+N”数字交通体系以1个统一的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核心,覆盖交通管理、行政执法、运输服务、应急处突、路桥养护、智慧港航等6大领域,集成“畅行昆山”“水上智慧卡口”等N个信息化应用平台,为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智慧卡口”监测系统
为打造全域交通态势感知网络,昆山重点建设“畅行昆山”平台,接入环昆进出通道228套感知设备及市内3764套公安交警电警监控设备,实现路网数据全面采集。同时整合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市公安局、市数据局等多方营运车辆基础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叠加,精准识别“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并追踪轨迹,实时感知全市道路运行状况,该平台已实现与公安、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共享共用。在治超领域,平台预警信息可在10秒内推送至执法人员,助力交通与公安联合精准打击超载车辆,形成“百吨王”等严重超载行为闭环管理;治堵方面,依托车流数据分析开发交通运行仿真模型,模拟不同改造方案下的拥堵改善效果,今年已辅助完成6处路口治理,平均通行效率提升超30%;渣土运输治理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比对车辆信息与渣土车数据库,生成出入轨迹,为执法提供精准线索。

▲“畅行昆山”平台
水上交通监管同样实现智慧升级。在环昆航道和市内重点航段新建16套前端感知设备,结合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海事局船舶基础数据,构建AI违法行为识别系统,开发重点船舶(渣土船)预警、危化品船禁航时段航行预警、船舶超载运输预警、未经备案工程船进出预警、未按规定悬挂国旗预警等5大预警模型,破解船舶监管中“底数不清、动向不明”难题。自2024年10月启用以来,水上“智慧卡口”辅助办案数已超同期水上案件总数的40%,开创内河智慧监管新常态。
路桥养护数智化转型方面,“公路桥梁一张图”平台建立覆盖586公里主要道路、755座框架道路桥涵、1042座农村公路桥涵、3154座其他桥梁等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实现全市路、桥、设施“一张图”统管。通过创新“公交+”“电瓶车+”“无人机+”智慧巡查模式,道路养护智慧巡查覆盖率达100%;对11座特长、特大、特殊结构桥梁实施结构健康监测,日常养护项目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同时实现公路下穿实时监测预警及泵房远程控制,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

在“人工智能+交通”应用探索中,常嘉高速周市收费站设置智慧机器人,实现无人收费与潮汐车道动态调节,自动匹配高峰出行需求;构建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工单库,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工单自动签收、识别、派发,准确率达90%,流转时间压缩约40%;此外,整合交通行业基础数据与外场视频数据,构建“人工智能+交通”算法超市,推动算法模型与数据资源深度耦合,持续提升行业管理质效与服务水平。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319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