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未来智慧农田坚持人机结合管护模式
立秋已过,“秋老虎”的威力却丝毫不减。在陆家未来智慧农田,3840亩水稻正陆续进入成熟关键期。连日来,农艺师沈俊杰和同事们依然穿行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躬身观察水稻长势,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尽管农田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监测,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各项数据,但沈俊杰和同事们仍坚持每天下田。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不时俯身仔细察看稻株。纹枯病、螟虫、水层状态,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汗水沿着额角滑落,浸透了衣衫,但他们手中的记录本从未停歇。“你看,这是纹枯病的前兆,系统刚刚预警,但我得亲自确认。”沈俊杰拨开稻丛,仔细检查叶片背面。他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会预警,但最终判断仍需依靠人的经验。“机器是准的,但地是有‘脾气’的。不同田块之间,甚至同一片田里,稻叶卷曲程度、色泽深浅都可能不同。这种‘感觉’,是电脑学不来的。”沈俊杰说。
巡田的过程并不轻松。部分稻田刚补过水,泥泞难行,每迈出一步都能感受到泥土的强烈吸附力。阳光直射下的稻田毫无遮拦,水蒸气不断从田间蒸腾而上,形成闷热潮湿的环境。蚊虫成群飞舞,沈俊杰裸露的胳膊上不一会儿就布满红点。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挡农艺师们的脚步,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期的水稻最需要他们的守护。
作为我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陆家未来智慧田园始终坚持着人机结合的管护模式。农艺师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经验解读着大地的“语言”。他们深知,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与经验。正是这种坚守,让数字科技与传统农艺在这片土地上完美融合。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282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