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堵”变“疏”,让“烟火气”更具“文明范”

09月03日 09:02



傍晚,优比路更楼桥路停车场的围栏外不少摊点已经“各就各位”,市民们三五成群纷纷来到这里。随着第一盏摊位灯“啪”地亮起,更楼桥夜市疏导点正式揭开了帷幕——原本宽阔的停车场里,排列整齐的摊位次第亮灯,烤串的滋滋声、锅铲与铁板的碰撞声、孩童的笑闹声混着晚风漫开,交织成周市镇夜晚动人的乐曲。





摊主有了“家”

经营有着落


“以前在路边摆,影响交通,城管同志经常来劝离,我们也是提心吊胆。”卖卤味的娟姐一边说着,一边把摊位上的物件擦得一尘不染,“现在好了,划了线、定了时,可以踏踏实实地挣钱了。”方寸疏导点,如今却是摊主的“安稳家”,藏着“出头路”。据悉,更楼桥夜市疏导点设计容纳摊位近110个,试运行阶段投入使用摊位已逾50个,疏导点位辐射村、社区3个人口密集小区近10个





“民声”聚民意

一计解两难


既要解摊贩的“生计难”,又要顺居民的“生活愿”,这处夜市疏导点的落地,藏着周市镇相关部门近两个月的“绣花功夫”。两难境地下,周市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城商桥”品牌服务力,秉持“优管理、送服务、促自治”理念,一方面联合多部门走访居民、摊贩、商户、物业代表,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利用工单平台逐条分析该区域相关投诉数据,以问题为导向反向收集来自群众的可行性建议。“能不能划块固定区域?”“经营时间别太晚”“垃圾清理要专人落实到位”……来自线上线下的“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变成了更楼桥夜市疏导点的“设计图”。





围栏分内外

烟火共文明


更楼桥夜市疏导点的设立回应了市民的期盼,在附近居住、上班的市民乐见其成:以前绕路走的停车场,现在成了饭后遛弯的好去处,下班回家的路上顺路买点吃的,既方便又实惠。晚上八点,正值夜市最热闹的时候,围栏内,摊主们的吆喝声响亮而欢快;围栏外,车辆和行人正有序通行着,没了往日的拥堵与磕碰。要想让这份烟火气长久,还需要规范的“缰绳”。在摊主们签下的经营承诺书中,权责清晰显见共建共享理念:针对垃圾分类问题,卫生责任“公私分明”;执法部门联合多部门巡查,不定时开展燃气安全、油烟污染、清洁卫生等检查活动,共同守护围栏内外的热闹与秩序。





一盏盏摊位灯映照在摊主和居民脸上,亦把“民生”与“治理”投进了他们的心里——这处小小的疏导点,藏着的正是周市镇把“堵”变“疏”的治理智慧,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交融。



综合 | 周市发布

编辑 | 陈岑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