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用“微服务”写好民生“大文章”

08月29日 15:30

“‘网格铁三角’就像咱们的安全盾,有他们在,诈骗分子休想近身!”近日,安康里小区居民黄阿姨看着微信群里滚动的防骗小贴士,不住地感慨。

  

在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的街巷里,网格延伸至城市肌理,网格员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正以微网格、微阵地、微治理、微服务“四微行动”为支点,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悄然变成了居民口中的“最美一公里”。


微网格

“铁三角”织密安全网


“‘网眼’偏大,有些民生小事就容易漏。”为破解治理痛点,亭林办事处将辖区科学划分为243个综合网格、1037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精准覆盖约100户家庭,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治理矩阵就此铺开。更关键的是,网格长、海棠先锋(微网格联络员)、专职网格员组成“铁三角”,通过常态化技能培训锻造一支“发现风险、化解矛盾”的全能队伍。


几天前,黄阿姨收到一个含有“返现会员卡”的快递,扫码领大额红包的诱惑让她犯了嘀咕。此时,社区开展的反诈宣传让黄阿姨多了一份警觉,她立刻拨通了微网格员朱海军的电话。朱海军赶来一核查,当即确认是“购物卡返现”诈骗。“黄阿姨您别慌!”他一边将情况同步给网格长,一边指导黄阿姨举报至反诈中心。同时,网格长第一时间在居民微信群推送“诈骗特征警示”。当天下午,专职网格员就拉着社区民警开起“反诈知识微课堂”,从发现到处置,再到普法,“铁三角”无缝衔接,反诈防线牢牢扎在居民身边。


微矩阵

茶香里的“暖心会客厅”


“朝阳阿姨茶社”“海棠先锋服务站”……由标准化微阵地、网格化分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形成的“1+2+N”调解矩阵,正在基层一线服务居民群众。 


朝阳新村的茶社采用“1234工作法”,即1个场所、2壶红茶、3个主题、4方配合,让居民在茶香中议社区事、解邻里结。前阵子,茶社收集到4户居民“大树挡阳光”的诉求,社区网格长梁钰菲当即拉着党员代表、居民、物业和绿化办工作人员围坐茶桌,手绘树木位置图,商量修剪方案,还挂起“进度看板”,每周通知居民进展。等树枝修剪完,居民张阿姨端着茶杯笑着说:“茶社喝几杯茶的工夫,阳光就照进家啦!”


微治理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的发力点。”亭林办事处启动“亭林‘海棠红’·‘走进幸福里’”微治理项目,依托每季度“比学晾晒”机制推动各社区从“小切口”入手解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处置网格事件10010件,化解矛盾纠纷1755件,桩桩都连着民心。


前些日子,金龙、吉隆大厦的居民商户因污水管道破损发了愁,路面渗水、异味难挡,生意受影响不说,出行也不便。朝阳门社区第一时间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联动”为抓手,拉着共建单位搞起“民生会诊”,把市政养护、水务集团的负责人请到现场,和居民商户代表座谈,收集具体诉求。很快,该路段被提前纳入市政改造项目,社区还协调出“临时厕所+停车缓冲带+物资代购”的过渡方案。施工半个月里,网格长谢思瑶每天在业主群直播进度:“今天铺管道啦”“明天修路面咯”……等崭新的沥青路铺到门口,“堵心路”变身“畅通路”,商户王大叔看着网格长的微信步数说:“这步数,踏出的是咱们的幸福路啊!”


微服务

“零距离”暖了百姓心


“小汤,你咋知道我正愁康复咨询的事?”泾河社区居民孟阿姨握着网格长汤静的手直笑。最近,汤静上门走访时,记下了孟阿姨的康复需求,告知其本月网格义诊有康复咨询,还帮她预约了社区医生上门评估。聊起补贴政策,汤静又顺手拿出宣传册,帮孟阿姨捋清申领条件。这种“日常走访—政策匹配—活动衔接”的服务闭环,正是亭林“微服务”的常态。

  

如今,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的40个网格微信群已化身“24小时服务窗口”,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感知”,实现服务前置、关怀“零距离”。“我们还同步开展‘敲门问需大走访’,面对面倾听了解居民们的需求。”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走访已超13万户,每月一场的“民生服务主题活动”也成了居民期待的事。从反诈宣传到便民服务,从“网格义诊”到“政策宣讲”,办事处已累计开展主题活动349场,覆盖群众2.1万人次。


当下,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正以“四微行动”汇聚多元力量,让“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当治理的触角扎得更细、服务的温度传得更暖,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正跟着这满格的网格服务持续升温。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吕科

供图 | 吕科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