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 | 昆山解锁“烟火”与“文明”双赢密码

08月27日 09:19

为破解流动摊点治理“顽疾”

昆山市住建局坚持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通过疏导规范、执法巡查、长效治理的

全链条管理体系

让城市管理既彰显

执法力度更饱含民生温度

推动鹿城“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


01
聚焦疏导规范




 以精细化服务留住“市井烟火”

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配套设施、居民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创新实施差异化管控举措,系统梳理疏导点位建设需求及计划,引导摊贩集中经营,逐步形成“以疏为主,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区域内严禁占道经营,科学设定经营时段,确保周边环境整洁,实施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共设有疏导点(含临时引导区)95处,现已吸纳摊位数1939个,有效平衡社会治理、民生需求与市容管理多重需求。


02
聚焦执法巡查




 以系统化治理护航“民生福祉”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优化执法力量部署,采取日间定点值守+错时巡查,夜间开展“亮剑”突击整治,随机实施重点区域巡回检查,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管控网络。严格查处流动经营、乱摆乱放等行为,全力保障道路畅通与市容整洁。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巡查人数5.34万人次,巡查点位1.48万处。推行“721”等柔性执法工作理念,采用“执法+普法+引导”工作模式,对初次违规经营者,耐心进行普法教育,今年以来,已教育引导主动改正476起。


03
聚焦常态长效




 以规范化管理涵养“文明之花”

制定《昆山市流动摊点治理指引》,指导属地部门科学、合理布局便民疏导点。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消防等部门,因地制宜地系统推进疏导点建设管理。增强宣传推广力度,全方位展示引摊入市工作成效,积极引导流动摊贩进入疏导点。深化数字赋能,持续推广“苏e摆”小程序,通过录入疏导点、经营者等关键信息,实现“持证上岗”,督促无序经营者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规范转变,自觉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强化信息赋能,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度蜕变。昆山开发区以大数据为支撑,生成综合执法平台“摊贩地图”,从完善城市功能出发,结合市民需求与周边配套,合理布局固定包括太湖路夜市在内的疏导点,引导摊贩入市合规经营,实现流动摊贩治理难题“靶向治疗”。



坚守服务初心,找准包容性和秩序性的平衡点、结合点。针对南渔村荷花荷叶售卖难的困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队员主动对接村民,经多次实地调研,最终选定奥灶馆门口宽敞的道板区域作为临时售卖点,在解决村民燃眉之急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人文风景。此外,通过对接区规建局、城市管理办事处,结合市民需求、摊点业态和周边配套,将按照“一点一策”、科学合理的原则精细选址,计划在生田路、美丰路、印象欧洲等片区增设疏导点,力求精准满足摊贩经营与市民生活的双向需求。



下阶段

昆山市将坚持

精细化治理与人性化服务并举

因地制宜

推进疏导点建设

规范流动摊点经营秩序

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民生答卷”

既留住城市烟火气

又守住文明风景线


综合 | 昆山宣传

编辑 | 陈岑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