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波”走红周庄:一缕柔“波”入画来

08月26日 15:41

双桥之上、古宅门前、茶楼檐下……身着旗袍的游客,梳着一头复古感满满的“手推波”发型,举手投足尽显温婉雅致,一秒将人拉回“从前慢”的街景中。当复古发型碰撞传统水乡,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周庄给出了答案。

  

服装发型尽现复古与时尚。在昆山,水乡的柔美不仅藏在小桥流水与昆曲水袖里,也在融合复古与时尚、流畅而饱满的“手推波”发型中。隐于周庄古镇中市街的小店“画扇”,正用复古“手推波”发型、定制旗袍、非遗绒花,让前来光顾的游客们缓缓穿回旧时光。


走进这间雅致的小店,店主“团子姐姐”正为游客挑选合适的旗袍,一旁的发型师和化妆师正娴熟地为顾客做着妆造。与靠高温一次成型的“大波浪”不同,这款风靡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的“手推波”,一般不使用烫发剂,而是借助老式卷发筒将发丝分层推卷。

  

看似简单的波纹,却比普通妆造要多花两到三倍时间,历经分区取发、推起波峰等五个关键步骤。每一缕头发皆需手工推捏定型,一步失误,便失了那份柔中带韧的韵味。这手艺,得靠指尖力道与耐心,多一分太硬,少一分就散,全凭发型师多年的经验。  


这份韵味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让发型师燕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沈阳的70多岁老奶奶。“当时她老伴陪着她来周庄旅游,路过我们小店时,老人说,她想圆年轻时的心愿。”燕子回忆道,那天给老人做完发型后,她陪着老人去了双桥、沈厅等地拍照。看着老人在镜头里笑得那么幸福开心,她深深感受到,尽管从“手推波”上一次大流行到现在已经过去多年,但人们对美的追求没有变。

  

经典搭配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民国时期,复古“手推波”发型与旗袍的搭配风靡了整个上海滩。时至今日,这经典的搭配在周庄古镇又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圆润的波浪卷优雅地环绕在耳畔,与旗袍的婀娜相辅相成,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美感。

  

在“画扇”,近50%的旗袍出自店里的独立设计师之手。从精细的刺绣到雅致的剪裁,每一个细节里,行家都能看出其匠心独运。客人可以在这里挑一身心仪的定制旗袍,撑一把油纸伞,鬓角垂着柔美的卷发,在周庄蜿蜒的小巷里、在摄影师的取景框内,化身丁香一样的姑娘。

  

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奔赴周庄,寻的不仅是江南古镇,也是一份典雅风韵,以及那一份慢下来的“手推波”匠心。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李艳萍

供图 | 陆佳程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