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这些防暑指南请查收

08月26日 15:42

处暑节气刚过,本该是暑气渐消的时节,然而我市依然笼罩在高温之中。我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伏天已经正式落幕,但暑热并不会因此“一键消除”。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受高温影响,正应验了“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民间说法。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市应急局和气象局联合提醒市民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对老、弱、病、幼等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尽管高温令人难耐,但根据气象规律,处暑过后,全国平均最低气温已呈下降趋势,早晚凉意渐显。市民可以期待不久后的凉爽天气。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共同度过这段高温期。



高温天气防暑指南



【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中暑,轻者头晕、无力、呕吐,重者痉挛晕厥、衰竭、休克,极重度中暑可能发展成为热射病。先兆症状:面色苍白、面热潮红、精神或行为异常等;3个特征:高热、无汗液排出、意识模糊或惊厥等。

  

出现以上症状请高度警惕,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中暑/热射病】


减少在热环境气候下劳作或高强度锻炼的时间。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充足睡眠。


若出现体力不支、胸闷气促、头晕眼花等症状,及时中止劳作。


劳作后出现头晕目眩、腹泻、血尿等症状,及时就医。


【一旦中暑怎么办?】


一旦有中暑症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

  

若遇他人中暑应让其平躺,为其扇风,饮用解暑药物。使用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方式助其散热。

  

若患者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简单处理后应立即拨打120送医。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 减少外出

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缩短户外停留时间。


● 注意防晒

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 在阴凉处活动

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

  

● 减少体力消耗

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关注身体健康】


● 准备防暑降温药品

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服用(以药品说明为准);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 关注体温变化 

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 关注不适症状

外出随身携带解暑药品,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 症状严重即刻就医

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谵妄等症状,及时就医或呼叫救护车,同时在阴凉处休息,将降温用品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


【居家/出行注意事项】


● 严防电器火灾

高温天气,空调、冰箱、冰柜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易超负荷运转,极易引发火灾。请全面检查家中电线线路,及时更换老化失效的部件,以免因荷载太大引发火灾。

  

● 严防车辆安全隐患

高温天气驾驶汽车、电动车出行前,应检查线路是否老化,轮胎胎压是否过高或鼓包,长途行驶注意休息,让车胎冷却。汽车内请勿放置香水、空气清新剂、打火机等易燃物品,防止因车内温度过高引发火灾。切记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 严防溺水事故

高温天气游泳避暑人员较多,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监护,防止未成年人单独外出游泳,严禁到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户外作业人员防护建议】


从职业特点来看,在高温、高湿、没有通风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人员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如冶金工人、清洁工、交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等。

  

●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200~300ml);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 保持凉爽

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 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

户外作业人员应定时休息;可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休息时间与频率。

  

● 预防职业性中暑

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 定期健康体检

严禁患有慢性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癫痫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弱病人

经常做健康检查,如遇不适,及时就医。 

尽量减少外出,如要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宜多静坐,戒躁戒怒。

不要过分纳凉,屋内要通风。

  

● 孕妇

居室要通风换气,切忌大捂大盖,最好不要睡凉席。

衣着以宽大、透气为宜。

不可贪吃过凉食物。

  

● 婴幼儿

避免衣被过暖,衣着以宽松、透气、短小为宜。

不宜过多吃冷饮,食物要新鲜煮透;出现消化不良,要及时就医。

室内要通风,最好不要睡凉席。

避免生痱子,提防烫伤或磕碰。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资料来源 | 应急管理部 苏报融媒 苏州气象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