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诸敏:对昆山情有独钟的“无衔将军”

08月22日 14:48

诸敏(1921年—1999年),祖籍南京,生于开封,3岁丧父。抗战时期,他曾在昆山开展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政委,因其在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已离休故无授衔,因此被称为“无衔将军”。他一生驰骋大江南北,离休后却对昆山情有独钟,多次到昆山视察走访,亲切看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的干部群众。

  

在读初中时,由于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杀戮了大批革命志士,激起诸敏极大的愤慨,促使他早早就投入于抗日救国活动。入党后,他随党组织辗转各地参加革命活动。抗战时期,他长期坚持在昆山开展敌后革命工作,曾和民运干部陈慧珊一起到昆山大慈(今张浦镇大市地区)塔平头村开展抗日活动,先后担任中共昆嘉县委委员、中共昆山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共淀山湖工委书记,并在昆山、青浦、吴江一带发展人民武装,建立地方党组织、地方政权,为创建昆东、昆南淀山湖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6年5月,诸敏同志刚从军委直辖的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政委的岗位上离休,就直奔阔别40余年的昆山,看望大市当地村民,并在聚福桥畔合影留念。

  

后来诸敏同志又多次来到昆山。1986年10月,他和周克、丁瑜夫妇来到昆山,就抗日时期党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88年5月,他又会同周克等9位老同志前来审查昆山党史初稿,并参观了昆山革命烈士陵园;1989年6月,诸敏同志来昆山专门视察中共淀山湖工委驻地旧址,并去巴城查看当年自己被日军关押的“监所”和昆山兵希故旧;1990年6月,诸敏同志前来昆山参加中共昆嘉青中心县委纪念碑奠基仪式。

  

1991年10月12日,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纪念碑奠基仪式在大市举行。诸敏同志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前来,但他强忍着病痛写了贺信,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深深感激大市乡淀山湖父老乡亲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帮助、关怀和对我深深的哺育……大市是革命老区,自然有着革命的风尚……”

  

写完贺信,诸敏同志意犹未尽,又为大市题了一幅字“跃进不息”,祝愿昆山奋跃前行,生生不息。

  

1991年,诸敏同志得知昆山亭林园内要筹建国防教育园,他立即与装甲兵部201所取得联系,申请将退役不用的装甲车调拨给昆山,经过努力,终于在1991年10月下旬,使退役装甲车落户亭林园国防园,这些点点滴滴事宜足见诸敏同志对昆山的深厚情谊。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