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吕炳奎:威名赫赫的中医司令
吕炳奎(1914年—2003年),上海嘉定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三支队副队长、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大凤湾战斗。他不仅作战勇敢,还医术高明,走到哪儿都给老百姓治病,人称“中医司令”。
吕炳奎幼年患病,曾一度垂危,幸亏被一郎中救治,从此立志学医,20岁起就挂牌应诊。由于医术高明,加上常给穷苦农民送医赠药,在嘉定有了很高的社会威望。全面抗战爆发后,吕炳奎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决定参加抗日。
1938年春节后,吕炳奎变卖家产,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他率部在嘉定、昆山一带作战,烧毁日军飞机,伏击日军运输车辆,截击日军汽艇,铲除汉奸、土匪,名震一时。9月,吕炳奎开始接受党的抗日主张,向党组织靠拢。1939年7月,吕炳奎率部加入“江抗”,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在“江抗”东路司令部,司令员谭震林专门给吕炳奎讲课10多次,这对吕炳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使他从一个爱国热血青年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革命者。
1940年5月,为了加强昆山、嘉定、青浦地区的武装力量,“江抗”东路特委决定把三个地方的武装整合成“江抗”三支队,吕炳奎担任副支队长。6月18日早晨,在巴城大凤湾村,三支队遭遇日军,吕炳奎配合部队领导温玉成、周达明指挥作战,抗击日军,很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大凤湾战斗,是“江抗”三支队组建后的第一场硬仗,毙伤日伪军20多人。1940年10月,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江抗淞沪游击纵队在张浦大慈(今张浦镇大市地区)成立,吕炳奎担任县委委员、江抗淞沪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对于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吕炳奎下大力气做好战士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力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在石浦镇东王塘村(今千灯镇内),吕炳奎率部与伪军200多人激战,重创敌军,沉重打击了昆山、青浦两地交界处的日伪势力。1941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忠义救国军”1000多人围攻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吕炳奎率部坚持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的周达明互相配合。在谢石关战斗中,周达明不幸壮烈牺牲。吕炳奎临危受命,带领江抗淞沪游击纵队坚持在昆东、昆南地区战斗一个多月,后根据上级命令,撤离昆山,赶赴浙东,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吕炳奎担任华中海防纵队政委,为新中国海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炳奎重拾医业。他殚精竭虑,努力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壮大,在中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2003年,90岁高龄的吕炳奎,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再次请缨出战,要求亲赴前线抗击非典,虽未成行,但却彰显了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89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