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1662名教师参与公益暑托服务
开展艺术启蒙、开设特色心理团辅课程、体验彩泥蒲扇……这个暑假,昆山1662名志愿者教师积极参与全市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他们立足校本特色,发挥教育资源及专业优势,深度参与课程供给,在思想引领、安全自护、心理健康、体育运动等方面提供精品课程,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充实、有益的假期生活氛围。

“金老师像爷爷一样耐心,我编得不好,他也不批评,还夸我有创意。”举着亲手编织的蚂蚱,10岁的小女孩恬恬满心欢喜。她口中的如爷爷般有耐心的金老师就是张浦中心小学50岁的金刚副校长。

今年暑假,金刚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全市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的志愿者,成为张浦亲和社区暑托服务点的志愿者教师。他自创“四步正套法”和“三步反套法”将复杂技法拆解成口诀化步骤,配合课堂示范与一对一指导,仅用一节课便让大部分孩子掌握了基础方法。在八次志愿服务中,他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编织蚂蚱、蝴蝶等技能,还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棕编爷爷”,用匠心与爱心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传授才艺赋能成长,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同为全市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志愿者教师的开发区包桥小学江佳玉老师,常常清晨刚带完校田径队的高强度训练,就匆匆赶往暑托服务点。
“江老师,你的衣服都湿透了。”面对孩子们的关心,她总是笑着说:“没事,运动完精神好。”她设计的趣味体能游戏和基础运动课,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动起来。

前段时间,受台风影响,训练取消,而江佳玉却没有停歇,在家专门录制居家锻炼视频发给家长。有孩子怕热偷懒,她就陪着一起练,结束时还不忘送上自制的“运动小勋章”。田径场与服务点之间奔波的辛劳,在孩子们爱上运动、懂得坚持的笑容里化作了双倍的满足。

昆山市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是由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多部门协同打造的惠民工程,已连续4年为暑期有特殊困难的双职工家庭缓解“带娃难”问题。为了把这一惠民服务办好,今年暑假,市教育局依据“学区覆盖、就近便捷、熟悉熟知”原则,联合属地组织61所学校的1662名志愿者教师,挂钩60个集中式、嵌入式暑托服务点,发挥各自所长,深度参与课程供给,如培本小学的陆婷老师的科学知识体验课——《产生气体的变化》,让孩子们在体验时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城北中心小学姜琦老师的“智慧旅行课”,让孩子们用DeepSeek规划自己的“北京之旅”;西塘实验小学开设了京剧脸谱绘制课程,在志愿者教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启蒙审美、激发创造力……暑假里,一系列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体验中绽放精彩。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昆山教育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88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