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开发区:一区之“稳”托举昆山之“进”
稳,是大局所系;进,是发展所需。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贸易形势趋紧、订单分流加剧等压力,昆山开发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围绕“争抢订单、留住核心、归拢产能”,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抓项目与强动能,以全区之“稳”,托起全市之“进”,为昆山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个高于”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半年,昆山开发区9个指标总量全市第一,全社会投资、工业投资等7个指标增速高于全市,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5个指标增量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到账外资等4项指标呈两位数增长。上半年,昆山贡献了苏州近1/3的工业产值增量,其中昆山开发区占昆山增量的25%。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连续21年排名全国前五的国家级经开区的强大动能和坚实底盘。

拓展增量
加速发展“新优势”
产业变革,谁转得早、转得快、转得准,谁能赢得先机。
昆山开发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重点产业“一米宽、三百米深”要求,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聚焦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主攻方向,强化链条思维、集群布局、平台赋能,加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型显示领域,开发区形成a-Si、LTPS、OLED三大主流技术路径并进的新格局,加快錼创科技Micro LED量产线、维信诺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起“材料—面板—模组—终端—设备”全链条显示产业生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电池、电子、电驱三大环节,助力友达等企业向车载显示、车规级元件等领域延伸拓展,加速清陶等准固态电池量产交付;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窗口期,依托北特机器人布局滚柱丝杠、灵巧手等行业核心零部件,打造面向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的融合应用生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导区。
立足面板、整车、半导体等核心赛道,开发区各招商小分队以“链主引领+以商引商”为路径,精准招引立讯智能终端、维信诺全球研发中心、錼创光电等3个投资50亿级项目,以及三一超大挖、瑞声科技等13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形成“建链、补链、强链”新成果。

面对跨境电商万亿级蓝海,中新园瑞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后,成功引聚阿里国际站、OZON等头部平台,探索设立海运集货总仓,做强长三角国际空港昆山物流中心,打通“昆山制造”出海快车道,并依托咖啡产业,引入三林食品等大宗贸易商,持续催生新消费、新产业、新业态。与此同时,开发区还持续加快综保区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等服务贸易,引进英特尔全国分拨中心,推动外贸新模式提速扩面。
深耕存量
稳固经济“基本盘”
作为昆山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与“压舱石”,在不断拓展增量的同时,如何稳住存量至关重要。
为此,开发区采用双轮驱动策略,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强化产业链韧性、深化内外市场联动,牢牢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开发区坚持把“稳龙头企业、稳重点产业”作为关键抓手,实施“争抢订单、留住核心、归拢产能”三大举措,全力支持企业稳住订单、提高份额,确保经济基本盘稳固。同时,全力服务企业深耕发展,把更多增量项目、产业链核心环节留在开发区,形成新的发展;加快对接国产龙头品牌,大力招引整机厂商、核心部件供应商,以国内大循环驱动新一轮增长。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开发区落实《昆山市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要求,建强16支招商分队、配强一线招商干部,定期晾晒比拼,激励比学赶超。今年以来,聚焦“稳住外向、拓展内销”两条主线,小分队赴国内外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围绕新型显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全力抓好恒美、清陶等25个总投资4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攻坚实现提质增效。

如何让“沉睡”的土地苏醒过来,是守住存量、发展增量的关键一环。开发区围绕在谈项目、在建项目、重点问题、土地更新“四张清单”,聚焦重点区域精准发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重点领域集约、重点区域集中、重点企业集聚,科学研判土地更新方向,不断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空间。
产城融合
提升区域“软实力”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承载地,是人才集聚的磁力场。
开发区坚持“城市功能跟着产业走、公共服务围着人才转”,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路径,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聚焦打造昆山“城市之心”目标,开发区加快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开发,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水上中央公园、青年人才社区、品质商住办公等功能板块,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的热土;推进夏驾河、金东环、长江路等片区建设,持续完善“生态休闲、商业文娱、产业科创”功能配套,推动空间重构、功能重组、品质重塑,打造环全区绿化廊道、慢行系统,开发更多骑行驿站、精品路线;引进永旺、绿地邻里中心等商业载体,打造咖啡博物馆、轮滑公园等文体新阵地;加快建设甲骨文数字人才创新中心、中国移动咪咕创新基地,建设创新街区;加快奥体、夏驾河区域功能提升,精心组织“苏超”、艺匠演出等活动,持续丰富蓬朗老镇、宝岛又一村等业态功能,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生活圈、工作圈、消费圈”深度融合。

城市因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强。
围绕“住学医养娱”全方位需求,开发区还做优人才招引生态,不断提升优秀人才吸引力,启用教师发展中心实验学校,与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实现初中阶段名校挂钩全覆盖,做大做强东部医疗中心,实现教育医疗资源最优化,为产业发展和人才流入提供坚强支撑。

形势越是复杂,越需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压力越是加剧,越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下一步,昆山开发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强动能、优服务,为昆山勇当苏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69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