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解锁“沉浸式”古镇游

08月15日 09:02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琵琶、三弦轻拢慢捻,吴侬软语在茶香袅袅中娓娓道来,数不尽的江南风光和道不尽的水乡情怀,在评弹艺人低回婉转的弹唱间缓缓流淌。身穿旗袍或汉服的游客品一口碧螺春茶,听一段弦索叮咚,不自觉地沉浸在了评弹表演中。



在位于周庄古镇蚬江弄25号的“寅茶”茶馆内,1999年出生的主理人管寅辉与1991年出生的评弹艺人红茶正以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曲艺焕发“新声”。


年轻人开设的评弹茶馆,如何打动年轻观众?“寅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打破传统的表演边界,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我们的茶馆和古镇的环境很适配,非常出片。店里推出了‘汉服(旗袍)妆造+评弹饮茶’套餐,顾客做完妆造后,可以在店里沉浸式喝喝茶、听听评弹,顾客的参与感很强。”管寅辉介绍,评弹舞台与观众席之间不足一米,观众可以一边品尝当年新采的碧螺春,一边近距离欣赏表演。表演者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近在咫尺。客流量少的时候,顾客还可以和表演者上台同唱《天涯歌女》,互动性极强的观演体验令人耳目一新。



“以前总担心评弹听不太懂,但今天听完才发现,原来评弹这么好听。”一位年轻顾客坦言,这里的曲子既经典,又很有新意,还可以现场学几句苏州话,非常有意思。这正是评弹艺人红茶的用心之处。作为苏州评弹学校(全国唯一培养评弹艺术表演人才的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她深知,要让非遗文化“重回青春”,让更多人看见,创新至关重要。一场25分钟的演出里,她精心编排曲单:开篇用简短的《枫桥夜泊》让新听众入门,中间穿插《茉莉花》等通俗小调,还融入了《声声慢》等网红改编曲,消解听众对评弹“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


“苏州话版的《声声慢》人气很高,虽非传统评弹,但在演唱中融入了评弹的技巧和唱法,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好听。通过这种方式,去接触真正的苏州评弹,了解这种传统的文化,未尝不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红茶说,对于外地观众而言,评弹是一种新鲜的艺术体验;而对于苏州人而言,它是文化记忆的承载,是情感的寄托,是一代又一代苏州人延续而来的生活日常。



除了曲单编排颇为用心,在装修风格上,“寅茶”也打破了传统评弹茶馆的“沉闷感”,取而代之的是温馨如家的明亮氛围。“茶馆以暖色调为主,融合了新中式风格,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泼感。”管寅辉坦言,她的父母在周庄古镇相遇相爱,并扎根下来。她生于斯长于斯,周庄古镇就是她的家,她也想把这份“在家喝喝茶、听听评弹”的感受带给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人们。当别处评弹茶馆为翻台率清场时,她们坚持不设清场制度,让顾客听完评弹后,可以在这里慢悠悠度过一个下午。


正是种种细节处的人文关怀,茶馆自运行以来,入场观众越来越多。曾有东北游客为多听一场演出,匆匆吃完面折返聆听;也有在昆山的企业家已经成为常客,时不时带上客户前来小聚……如今,“寅茶”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卡晒圈的古镇游好去处。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李艳萍

图片 | 水乡周庄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