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打造“昆小薇”410个,昆山以“微更新”绘就宜居新图景

08月13日 15:30

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在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同时,昆山积极推进老城区焕新、新片区塑形、全领域激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徐徐铺开一条城市更新的“昆山之路”。

  


玲珑小苑、荷风送爽,紧邻正仪老街的这座酒店,每逢周末都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小憩。看着静谧的院落,或许你很难想象它过去的样子。绕着旋转楼梯走上一旁高耸的“大圆筒”,眼前的风景会自己“诉说”,这里曾经是始建于1949年的正仪粮库。

  

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钱林刚介绍:“项目尊重历史,对建筑进行轻微的修缮和加固,在风干塔上增加了一个观景平台,通过建筑空间布局的重新构建,注入了文化、餐饮、展览、交流、会议等功能。”

 

如果说正仪的焕新是一首婉转的昆曲,在昆山老城区内,一场从“独奏曲”到“交响乐”的住区街区联动,正在塑造老旧社区的新面貌。在柴王弄附近的小河畔,一条古色古香的连廊“镶嵌”在这个近“40岁”的小区内,与一河之隔的步道相辅相成。

  


昆山高新区里厍社区党委副书记赵佳华说:“这里原本是闲置车库,经过城市更新改造,改造成支塘河的景观带,现已成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后花园’。”加装电梯、外立面翻新,在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进行改造的同时,昆山也在系统性地对周边“15分钟生活圈”进行品质提升。住区外,一条聪明弄,铺满了数学公式,文化墙与校园传出的琅琅书声相得益彰,“联片改造、一体更新”模式不断完善。

  

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副科长金星表示:“聪明弄是昆山老城区的一条街巷,在改造时主要考虑周边家长和孩子的诉求,开辟了一些孩子放学后可以等候停留的空间,地面上也进行了一些π元素的彩绘。因为祖冲之在昆山做过县令,这个π元素就和祖冲之有关。”

  

在推进更新改造过程中,昆山以“昆小薇”为载体,推广“小规模、渐进式”街巷微更新,打造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新气象。街边巷尾一个个微小空间,通过见缝插“绿”的方式,悄然变身家门口的公园,截至目前已累计打造“昆小薇”410个。富春苑是“昆小薇”最早一批落地建成的口袋公园,亭台曲廊、花街竹扉,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昆山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城市面貌有机焕新。中心城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36万平方米,212个小区旧貌换新颜。粮库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昆小薇”、昆山工业遗址公园等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为探索城市更新路径提供了昆山样本。

  

市住建局征收办副主任徐晨雷表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下一步,昆山将持续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构建经济社群、文化生态、统筹规划和整合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等各要素,聚焦重点片区更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开展。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郝之声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