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核心区千米“电力动脉”入地
8月4日清晨,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在太湖路对10千伏121堂壹线进行架空线路入地改造的最后冲刺。随着最后一段电缆接头封装完成,一条总长超1100米的地下“电力动脉”贯通投运,为辖区居民和商户输送稳定电能,在雷雨台风多发的夏季筑起一道“隐形防线”。
夏季强对流天气是对昆山电网的严峻考验。“往年最担心大风刮断树枝砸线或雷击导致跳闸。”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工程班班长邹运坦言,“这些故障常造成区域停电,高温时影响尤甚。”为提升核心城区电网抗灾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公司决定对服务范围广的121堂壹线实施“由天入地”改造。
工程前期经过精密部署,综合考量停电、交通等因素制定了详细方案。施工最后一天,工人合力将粗壮的电缆推送入预挖的电缆沟槽,并精细打磨电缆接头,确保绝缘绝对可靠。“这电缆有三层特殊的‘绝缘铠甲’。”施工负责人沈月萍介绍,“埋入地下后能抵御潮湿腐蚀,甚至抵抗7级地震冲击。”她指着恢复平整的人行道和绿化带补充:“以前架空线需占2米宽通道,影响美观和安全。现在它们‘隐身’地下,环境更清爽,实现‘零污染’供电。”
上午10点半,工程迎来关键节点。最后一组电缆终端头被精准接入设备,绝缘测试显示“零故障”。技术数据表明,入地改造后线路抵抗雷击和台风破坏的能力较架空线路提升80%,供电稳定性实现质的飞跃。周边居民感受最深。“以前台风天总担心停电,冰箱东西坏、空调不能用。”附近小区的张阿姨笑着说,“现在线路‘藏’地下,特别踏实,狂风暴雨也不怕空调停了!”
今年以来,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已累计完成昆山城区7条主要线路的架空线入地改造,总敷设电缆5.975公里。这些“看不见”的电力网络正悄然提升城市核心区的供电品质和抗风险能力。未来,昆山供电公司将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将“电缆入地”与老旧小区更新及小区“双电源”改造结合推进,构建更坚强的城市配电网架,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021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