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二十四节气·立秋】蝉鸣高树唤残夏 叶落空阶报早秋

08月07日 15:54

8月7日13时51分,我们迎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人认为立秋是阴阳转换、万物更替的重要时刻,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的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萧索成熟。



节气的由来


从天文角度来说,立秋的时间是太阳到达黄经 135度时。这一时刻的确定,是古人通过长期观测太阳运行轨迹得出的,标志着天文意义上的秋季开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气候特点


立秋作为秋季的首个节气,气候上呈现出由夏入秋的过渡特征,既有夏季余温的残留,又逐渐显露出秋季的凉爽与干燥。立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少,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过程较为缓慢。北方地区降温较早,如东北、华北等地可能出现连续凉爽天气;南方则因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秋老虎” 表现更为明显。全国降水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夏季的暴雨、雷阵雨频次降低,空气湿度逐渐下降,气候由湿润向干燥过渡。



农事活动


立秋时节,气候逐渐从湿热向凉爽干燥过渡,农事活动也进入“秋收、秋种、秋管”的关键阶段,南北地域因气候差异,农事重点各有不同。北方地区降温较早,农事核心是抢收夏熟作物、管理秋收作物,为后续秋播做准备。玉米、高粱等作物叶片开始变黄,籽粒逐渐饱满,需密切关注成熟度,适时收获;棉花进入吐絮期,需分批采摘,确保“白絮不落地”,同时注意防治棉铃虫等后期害虫。南方受“秋老虎”影响,高温湿热持续较久,农事以防汛抗旱、管理中稻和晚稻,同时启动秋播育苗为重。水稻管理是核心,中稻进入抽穗扬花期,要注意防治稻曲病、二化螟;晚稻处于分蘖期或幼穗分化期,需及时追肥,浅水勤灌。



古人眼中的立秋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

宋·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传统习俗


◎ 祭祀秋神

古人认为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需祭祀掌管秋收的“秋神”(如少昊、蓐收),以祈求五谷丰登。


◎ 贴秋膘

经过“苦夏”,立秋后人们会通过吃富含蛋白质的肉食“补膘”,北方尤其盛行。


◎ 啃秋(咬秋)

立秋当天吃西瓜、香瓜等瓜果,寓意“咬住秋天”,防秋燥、免腹泻。


◎ 吃秋桃

在浙江、江苏等地,立秋当天每人吃一个秋桃,吃完后将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丢进火炉中烧化,认为这样可免除来年的瘟疫。


◎ 食秋菜

岭南地区有“立秋吃秋菜”的传统,“秋菜”多为当地野生的苋菜、马齿苋等,洗净后与鱼片同煮成“秋汤”,民间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谚语。


◎ 戴楸叶

立秋当天,民间有戴楸叶的习俗。楸叶在秋季较早变黄,古人认为佩戴它能“祛暑辟邪”。宋代《岁时广记》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


起居养生


立秋后,气候逐渐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且“秋燥”开始显现,此时的起居养生需顺应“收敛、养收”的秋季特点,注重调整作息、防寒防燥、调养精神。首先需要调整作息,早睡以养阴,适当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为冬季的“藏”打下基础;早起以舒肺,中医认为“肺主秋”,早起配合适度晨练,能增强肺部宣发功能,抵御秋燥。其次要防寒保暖,“春捂秋冻”需适度,重点护好关键部位,立秋后不宜立即穿太厚的衣物,适当“冻一冻”可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护住“三颈”,颈部、腰腹、脚部是秋季保暖的重点。除此以外,要防燥养肺,从环境到饮食,缓解“秋燥”困扰,如秋季空气干燥,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多喝水,以温水、淡茶为主,避免过量饮用冷饮;吃“润”食,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山药。


民间谚语


早立秋,凉悠悠;晚立秋,热死牛。

七月秋风夜渐凉,一番落水一番凉。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能少。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管玉婷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