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三杯茶”,沏出千年水乡温情密码

08月06日 16:55

一张八仙桌、一壶“阿婆茶”,在昆山古镇周庄,“阿婆茶”这一传统习俗不仅被收录在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是水乡居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直以来,“阿婆茶”不仅在家长里短中诉说着周庄的百年历史,还以非遗技艺激活传统产业,让一盏清茶成为连接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媒介。在氤氲茶香中,周庄镇双庙村以一壶“阿婆茶”为纽带总结出的“三杯茶”工作法,成为了当地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基层治理“金钥匙”。


沏一壶“阿婆茶”

 “外村人”成为“双庙人” 



双庙村位于周庄镇中西部,面积2.3平方公里,走进村庄,只见路面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庭院错落有致,一处一景的田园风貌与古镇景区相得益彰。


“我是一个外村来的‘村书记’,如今成了地地道道的‘双庙人’!”双庙村党总支书记沈春娟说,来了双庙村,既要入乡随俗,更要找对融入的方法。


2021年,沈春娟从周庄镇妇联调任双庙村党总支书记。一时间,既要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和人居矛盾,又要消除村民对“外村书记”的不信任感,沈春娟选择以周庄“阿婆茶”这一传统习俗为突破口,架起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沈春娟每周会抽出时间独自一人行走在每个自然村,和村民打声招呼,听听村民身边近期发生的大小事,到了周五,她会邀请村民到村里的“阿婆茶坞”喝茶聊天,一边闲话家常、熟络人际,一边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路灯坏了、窨井盖破损、邻里纠纷……村民们的家长里短成了沈春娟的工作清单。退伍老兵讲述峥嵘岁月、老书记传授治村经验、热心村民主动反映问题……八仙桌旁的对话逐渐消融村民对“外村书记”的心理隔阂,茶桌上更逐渐坐满了村里的“土专家”“热心肠”。袅袅茶香中,她逐渐从“外村人”变为村民信赖的“双庙人”。沈春娟说:“吃的是茶,品的是情,得的是理。”


吃一壶“阿婆茶”

 “村里事”成为“自家事” 



百姓要幸福、乡村要振兴。2022年,双庙村迎来了宋家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机会。然而,“蓝图”与“现实”的碰撞接踵而至,休闲点位占用荒地让村民产生抵触情绪、沿河步道修建拆除不协调建筑遭遇阻挠、停车位建设引发争议……一系列基层治理难点摆在了全村面前。“农村工作,一寸土地一寸心结,基层治理,在于如何解开群众‘心头结’。”沈春娟说。


当时,休闲点位“妙晒场”建设需清理荒地,但村民许大爷和家属认为,荒地上自家种的菜被占了,自己“吃了亏”,于是产生了抵触情绪。类似情况在村里并不少见。在实际矛盾化解过程中,沈春娟和她的同事并没有强行推进,而是把“阿婆茶”搬到了村民家里,让茶桌成为调解平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和其他村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等人先后10余次上门拜访许大爷一家,既要让许大爷茶喝得开心,也要让许大爷听得明白。最终,一系列规划、改造方案得到了许大爷的理解和认可。现在,许大爷看到家后面原来杂乱无章的荒地成了他两个孙女休闲玩闹的小公园,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正如许大爷的案例,干部把茶端到家里、话说到心里,再难的事也能商量。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300多天里,双庙村成功化解矛盾20多起,拆除沿河乱搭乱建12处,完成了沿河道路贯通、停车位新建及多功能空间打造等。



“村里事”变成“自家事”,双庙村给出的答案就是“坚持村庄是村民的村庄,村民始终唱主角”。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双庙村以“阿婆茶”议事会为载体,邀请设计单位与村民共商建设构想,让村民畅所欲言,吸收村民意见19条,并形成了以“阿婆味道”为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


在采用“阿婆茶”作为工作方法过程中,双庙村逐步凝聚起了以“五老”话事员、先锋勤务员、巾帼宣传员和挂钩协调员为主的“四支队伍”,并总结形成了“三杯茶”工作法,即一杯茶坐下来,倾听诉求;两杯茶说开来,协商探讨;三杯茶笑起来,达成共识。从调解邻里矛盾到商议村庄规划,从村庄环境提升到文明乡风建设,通过“三杯茶”工作法,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村里事”也成为村民“自家事”。


品一壶“阿婆茶”

 “老习俗”成为“新经济” 



矛盾化解了、环境改善了,2024年4月,双庙村完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组的验收。随即,“如何让集体资产增收、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成为双庙村的新课题。在搅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过程中,村干部们带着“三杯茶”工作法奔走于田间地头,也盘活了闲置资产。一壶“阿婆茶”不仅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也是盘活村集体经济的“敲门砖”。


借着“三杯茶”,在与村民的共同商议下,双庙村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源,建设了阿婆菜园、阿婆茶坞、双妙小院等招商载体,为今后引入旅人茶歇、村咖、儿童研学等新业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紧抓区位优势,依托同周公路网红加油站,村企联动带动村民就业,吸引更多古镇的溢出游客驻足双庙,引领更多的村民经营民宿、农家乐,让双庙周边的流量优势转化成村民的现量……如此不断激发村庄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现如今,阿婆茶的醇香,正温润每一位双庙人。双庙村通过挖掘阿婆菜腌制技艺,培育非遗传承人。吕琴在村上一直是腌制阿婆菜的好手,随着村庄对阿婆菜的深度开发,吕琴凭着手艺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传授村民腌制技艺,到她腌制的阿婆菜成品在多项比赛中获奖。吕琴说:“让更多本地人传承阿婆菜腌制工艺,是我特别想做的事情,虽然收入不多,却能让大家更有获得感。”


一杯阿婆茶,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孕育了文明乡风,撬动了产业发展。这壶茶里,有江南水乡的千年韵味,更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智慧密码。双庙村的实践,印证了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文化传承与治理创新的深度融合。如今,双庙村的茶香正飘向更远的地方,一壶茶的故事,仍在江南水乡续写新章。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李艳萍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