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医学生救人被质疑“没资格”?别让热血变凉血

08月01日 20:22

7月19日,武汉大学大二医学生孙毅杰在万米高空听到紧急寻医广播后,立即上前救助一名突发头晕、呼吸困难的女乘客,通过基本体格检查、吸氧、平卧等简单处置,患者转危为安。几天后,患者康复,表示要送锦旗致谢。然而,这一温暖的凡人善举,却因救助者“没有执业资格证”的质疑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就事论事,面对突发情况,孙毅杰所运用的仅是基本急救常识,未涉及有创操作和药品使用,不属于“无证行医”,他去帮助他人的行为也应当属于紧急救助或者见义勇为。

 

面对质疑,孙毅杰本人的回应清晰且坚定:“以后在类似情况下仍然会出手相助,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袖手旁观、明哲保身,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对自己和患者负责任。”况且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已经为善意兜底,而社会更应给挺身而出者以掌声。

 

部分网友以“没有执业资格、操作风险极高”为由质疑孙毅杰,看似理性,实则吹毛求疵,寒了善良的心。如果机械地苛求资质,实则是以形式主义之名,为集体冷漠开道。其实,最珍贵的“证”,从来不是一纸文书,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善意。如果每一次见义勇为都要面临“资格质疑”,那么好人热血终将冷却,最终受损的也将是整个社会的互助生态。

 

凡人善举,最动人心。孙毅杰的行为,体现的是医者仁心,更是青年担当。在生命面前,挺身而出本就弥足珍贵,法律已经为善意护航,社会更应为善举撑腰。少一些无端质疑,多一些理解支持,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为每个人最自然的选择,也让善意接力成光,照彻人间。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张文婷

校对 | 陆静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