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陶一阳:决心把生命献给党
陶一阳(1920年—1946年),出生于夏驾桥(今陆家镇地区)一户比较富裕的家庭,是昆山第一支抗日武装创建者陶一球的堂弟。他主动接受进步思想,决心把生命献给党,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革命诺言。
1935年,在亲戚胡昌治的介绍下,陶一阳到爱国人士主办的上海国华中学就读。他在校认真读书,成绩优良。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陶一阳受到抗日爱国思想熏陶,接受了党的抗日主张。
1939年8月,在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帮助下,“陶一球部队”成立。最初队伍只有10多人,而陶一阳就是其中之一。9月,“陶一球部队”扩编为昆山联合抗日大队(以下简称“联抗”)。陶一阳不因自己是陶一球堂弟且文化程度高而趾高气扬,他与普通战士一样,跟随部队风餐露宿,与战士们打成一片,还经常教大家唱革命歌曲,深得战士们喜爱。在部队党支部的教育下,陶一阳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军事技术也有了明显进步,成为部队的骨干之一。1939年10月,在消灭大小金子土匪的作战中,陶一阳一马当先,手持驳壳枪走在部队的前列,摸索到了土匪窝点。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匪首大小金子并就地处决。汉奸杜金元勾结日军杀害了蓬阆(今开发区蓬朗地区)青年队的6名战士,“联抗”决定将其除掉,并把任务交给陶一阳。一天夜里,细雨蒙蒙,陶一阳带领小分队摸黑行动,干净利落地处决了杜金元,圆满完成任务。1940年,由于表现突出,屡立战功,陶一阳光荣入党。1941年5月,面对日伪联合围剿,为保存实力,昆山的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开始转移,只留下少数人坚持斗争。陶一阳不怕困难,坚持留下开展隐蔽斗争。1942年5月,根据党组织安排,陶一阳与陶一球之子陶元良一同赴苏北开展革命工作。临行前,陶一阳对胡昌治说:“这次去何时能回来我不考虑,我决心把生命献给党!”在苏北根据地,陶一阳曾在抗大九分校学习,成长很快,成为新四军一名出色的连级指挥员,后编入华中野战军。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军5个旅向苏中解放区战略要地盐城猛扑,华中野战军奋起抗击,战斗非常激烈。在组织部队突围时,时任通信连指导员的陶一阳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938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