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人民法庭:多元解纷,绘出好“枫”景

07月31日 14:12

花桥是江苏“东大门”、对接上海的“桥头堡”,这里经济发达、人口汇聚,跨域交流如织,社会矛盾治理工作较为复杂且需求显著。近年来,昆山市人民法院花桥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区位特点,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引领,广泛凝聚各方解纷力量,延伸拓展司法服务半径,打造长三角司法协同治理新高地。

 

 

此前,原告某化妆品公司与被告上海某文化传媒公司发生经济纠纷,邻沪陪审员刘恺参与审理该案。居住在花桥的刘恺在上海开办了一家主营网络直播带货的文化传播公司,因此他利用熟知行业规则的优势,积极参与诉中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据悉,花桥人民法庭推动沪昆生活人员任陪审员,发挥其熟悉“双城化”生活的优势,用熟悉的乡音乡情,在跨域纠纷中架起理解之桥,同时,在涉及特定行业、领域的跨域纠纷中,为案件审理提供独特视角和专业见解,协助法官做出更公正合理的裁判。目前,花桥人民法庭共有8名在任邻沪陪审员。“法庭通过邻沪陪审员参审机制,化解了近40%涉及沪苏两地的案件,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花桥人民法庭法官助理朱童语说。

  


“有这些老书记为我们调解,我们感觉更安心、更舒心了。”居民陈雪荣说,“老书记们退休之前在社区扎根多年,都是大家信得过的人。他们处理矛盾很有一套,许多看似棘手的纠纷都能轻松化解。”花桥人民法庭为提升多元解纷效能,组建了“老书记调解工作室”,聘请7位退休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特邀调解员。他们在家庭纠纷调解过程中循循善诱,发挥本地乡贤优势,将归有光等昆山先贤文化思想与治理智慧融入调解,让家庭和邻里纠纷在“情、理、法”交融中悄然弥合。此外,花桥人民法庭还联合市妇联设立“昆山婚姻家庭建设指导中心”,提供解纷、庇护、关爱、普法等综合性服务。

  

花桥人民法庭还创新打造服务阵地,联合陆家镇成立全国首家镇域治理法治服务中心,以“法治实训+援法议事+风险防控”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对基层工作人员全面开展法治实训,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动能;打造“助企法律超市”品牌,实现司法服务精准供给。在产业园、商务楼宇、集宿区等重点行业领域设立34个融诉驿站,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护航产业发展。同时,花桥人民法庭携手上海市嘉定法院安亭法庭、青浦法院青东法庭,首创区域法治“红三角”党建联盟,构建跨域司法协作体系。

  


未来,花桥人民法庭将继续立足“江苏东大门、沿沪第一线”的区位使命,通过司法协同服务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让沪苏群众感受“无差别司法获得感”,为长三角高质量融合注入法治动能。“我们会与上海毗邻法庭定期开展联合培训,统一裁判尺度,确保跨域案件同案同判,并进一步完善邻沪陪审员参审机制,吸纳更多适宜人才。同时,加大与上海专业调解组织合作力度,引入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调解力量,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调解平台,实现纠纷快速分流与高效化解。针对沪苏两地重点产业,我们将依托跨省域‘融合法庭’,定期发布行业法律风险报告,举办专题法律讲座,并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响应通道,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花桥人民法庭副庭长洪文林表示。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顾叶 陆妍(实习)

供图 | 顾叶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