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艺空间”展陈全新升级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近日,采用双月主题轮展机制的“创艺空间”展陈全新升级。本期,瑾晖实验小学、开发区夏驾河小学、千灯镇炎武小学3所学校携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以“科技赋能·传承非遗”为主题,通过AIGC赋能非遗绳结、3D打印创新运用及科技建模与非遗文化的虚实光影技术,实现劳动教育、文化传承、艺术探究三线融合,呈现了一场非遗与科技的精彩对话。
当AI遇见非遗,校园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瑾晖实验小学展陈区,以昆曲元素为灵感创作的精美绳结挂饰让人眼前一亮。该校深植昆山绳结“经纬织古今”的文化基因,通过AIGC算法解构传统纹样,生成融合江南水墨意境与现代几何美学的设计效果图,再由非遗传承人赵雪娟工作室以手工编织技艺1∶1还原实体作品。科技与非遗双线传承匠心,让千年绳结在算法与丝线的交织中焕发新生。本次展出的《昆韵·绳思》系列作品,依托学校“AI创意—3D技术—手工技艺”沉浸式课程体系,实现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非遗文化认知的双重提升,展现出数字时代独特的美学风貌。

马里奥、风车、埃菲尔铁塔……夏驾河小学展区内,一件件色彩明亮、造型别致的3D打印作品创意十足,展现了学校探索科创教育与美育融合的成果。该校始终坚持“以智启迪、科技育人”的理念,依托“智”造社平台构建“科技启蒙—文化植根—创新实践”的科创育人链条,打造3D打印社团特色项目,让孩子们在“智”造中开拓视野,在创新中追逐梦想。

守护千年古韵,让非遗焕发新生。炎武小学展区聚焦昆曲、苏州园林与农民画三项文化遗产,通过纸艺声光、3D打印、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突破材质与时空局限,使非遗从静态陈列升级为动态演绎。“纸艺昆曲”以环保硬纸板精雕可动可唱的镂空人偶,用层叠剪纸搭建微型园林戏台,结合透光宣纸投影昆曲水墨动画,虚实光影重现《长生殿》唯美场景,带来沉浸式体验;“3D园林”借助3D扫描与VR技术复刻沧浪亭“曲桥渡水”“漏窗借景”,构建可漫游的虚拟空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脉络。

“创”领未来,“艺”启成长。作为集中展示学校科技、劳动、艺术等领域育人成果的平台,“创艺空间”以“五育融合、共鉴共享、创意孵化”为核心,成为学子用个性创作点亮艺术自觉、学校以创新实践丰富展陈的窗口,更以五育融合的星火照亮教育创新的浩瀚星空。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图片来源 | 昆山教育发布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897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