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动摊贩“安家” 让城市“烟火”更文明

07月26日 20:04

流动摊点的管理,向来是城市治理中的一道难题,它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系着城市发展品质。如何在规范管理与保留烟火气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昆山开发区通过打造 “太湖路夜市”,给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走进开发区太湖路夜市

映入眼帘便是整齐划一的摊位

烤生蚝、小龙虾、烧烤、奶茶、炒面

各式各样的美食摊位前

前来品尝的居民络绎不绝

"烟火气"在这里升腾弥漫

点亮夜晚的生机与活力




太湖路夜市



从 “马路游击” 到 “安心港湾”,这样的转变不仅让摊贩告别了 “提心吊胆” 的经营状态,拥有了合法、稳定的经营场所,更在无形中重塑了经营生态。统一的准入标准和透明的规则,让摊贩们从过去的 “抢地盘” 转变为 “比服务”“拼特色”,在良性竞争中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既解决了占道经营的城市顽疾,也为民生生计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从 “闹心投诉” 到 “舒心打卡” 的蝶变,则更直观地展现了这一举措的民生温度。曾经因流动摊贩乱摆卖导致的道路拥挤、环境 “脏乱差” 等问题,在规范化管理下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开发区相关投诉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15%, 便是最好的证明。更值得称道的是,“太湖路夜市” 并非简单的 “一刀切” 式整治,而是通过注入文化活动、培育特色业态,让曾经的城市痛点变成了 “暖心打卡地”,既守住了城市的 “面子”,也留住了市井的 “里子”,实现了 “市容” 与 “繁荣” 的双赢。






城市的文明,从来不在于抹去生活的烟火气,而在于让这份烟火气在规范中绽放得更加动人。昆山开发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精细化管理破解治理难题,就能让流动摊贩有 “家” 可归,让城市在烟火气中更显文明温度。



综合 | 昆山开发区发布

编辑 | 蒋瑾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8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