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周涵康:血染大凤湾的抗日青年
周涵康(1920年—1940年),出生于上海一户职员家庭。“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他渐渐滋长了抗日爱国思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周涵康正在中华职业学校读书,那时他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十分赞同党的抗日主张,挥笔写下“奋我雄图,洒我热血,齐心誓将国耻雪”的诗句,立志要抗日报国。
1939年夏,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挺进苏南,直抵上海近郊,抗日游击战争迅速展开。周涵康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决心到敌后抗日游击区去,拿起枪杆子战斗。12月,在党的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的动员介绍下,即将毕业的周涵康放弃了学业,放弃了父亲已替他在上海找到的工作,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昆山联合抗日大队(以下简称“联抗”)。周涵康入伍后,好学上进,刻苦练习军事技术,很快成为部队骨干。由于生活环境艰苦,周涵康和许多战士一样,身上时常有虱子,但是周涵康却乐呵呵地说:“这是革命虫”。
1940年2月,“联抗”建立了党支部,周涵康等一批部队骨干光荣地入了党,并由党支部书记高山带领,在红纸做的党旗下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不久,周涵康被提升为班长。5月,昆山、嘉定、青浦的抗日武装整合成“江抗”第三支队,昆山“联抗”成为三支队的一中队,一中队是三支队的主力。6月17日深夜,“江抗”第三支队一、二中队在石牌镇大凤湾村宿营。第二天凌晨,遭遇日军100多人突袭。部队领导温玉成、周达明果断地指挥一中队从侧翼攻击,二中队在正面阻击,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大多是老兵,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而三支队的战士新兵较多,缺乏战斗经验,枪弹也不多,但他们凭着坚强的抗日意志,英勇地同敌人血战。一中队班长周涵康带领全班战士迅速进入阵地,伏在水田里,利用田埂作掩护阻击敌人。敌人冲上来,就用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周涵康负伤后,坚持不下火线,不幸又被枪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881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