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二十四节气·大暑】炽热盛夏 草木葱茏
7月22日21时29分,我们迎来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相对小暑,大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节气的由来


大暑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气候特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不仅气温高,也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全国多地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

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农事活动


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中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正如《管子·度地》所言:“大暑至,万物荣华。”意指大暑时节,万物欣欣向荣,生长旺盛。民间也有农谚云:“大暑不暑,五谷不起”“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强调了大暑期间的炎热对于农作物丰收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充足的热量是确保农作物稳健生长、实现丰收的关键因素。

同时,由于大暑时节阳光强烈,雨水丰沛,多数地区易发生旱涝、风灾等自然灾害。因此,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预防台风以及田间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南方某些双季稻种植区而言,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繁重的“双抢”活动的开始,农民们需顶着烈日,与高温抗争。农谚有云:“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提醒人们适时收割早稻,这样既能降低后期风雨的危害,确保丰收,又能为双晚稻的种植赢得足够的时间。
古人眼中的大暑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这首诗描写了大暑至、秋不远,萤火虫在林中飞舞的景象。诗人备好瓜果,邀来好友,静享夏日的好眠时光。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此诗描写了诗人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的景象。明明正是苦夏,却像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
传统习俗


◎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百姓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斗蟋蟀的游戏。
起居养生


夏季入睡时间应晚些为宜,此时一天的暑热时期已过,晚上较为清凉,容易入睡。起床时间可以适当早些,因为天亮的时间比较早,符合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室内降温。适当补充水分,体质寒的人应以热饮为主。
大暑时节,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是不错的消暑选择。
大暑时节,运动时间在早上或傍晚为宜,运动地点建议在公园、湖边等树荫下的阴凉地方。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羽毛球等,避免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运动过后适当饮用温开水。
民间谚语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大暑热不透,大寒雪不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中伏种萝卜,末伏种油菜。
大暑后插袂,立冬谷满仓。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陈曦
融媒体摄影 | 陈磊磊 张骏申 陆恒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836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