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杨植夫:瞒着家人去抗日
杨植夫(1923年—2017年),原名郭传荣,淀山湖镇度城村人。1941年,他瞒着家人,参加新四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正在青浦朱家角读书的杨植夫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经常与同学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抗日救国的思想逐渐形成。高中即将毕业时,几个进步的热血青年一起去上海投奔新四军。他回忆说:“离家时一直向北走,从茜墩(今千灯镇地区)到昆山再乘火车到上海,冒着危险找到新四军联络处。之后我改名为杨植夫,参了军。那个时候父母亲阻拦不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他们,我只说去上海读书,就这样瞒着家里投身抗日,走上了革命之路。”1941年,杨植夫被安排前往苏中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进入军政大学学习。
1944年5月,时任兴化县区委书记的杨植夫带着3名武工队员与日伪军开展枪战,由于敌人人多势众,杨植夫只能边战边撤,最后在老乡的掩护下躲进一位大娘家里。不料,日寇突袭村庄检查,一个伪军指着杨植夫问大娘:“他是什么人?”大娘沉着回答:“是我的儿子。”话音刚落,只见一个挑着担子的庄稼汉走进来。日伪军立刻又问她:“这是什么人?”大娘说:“我不认识。”日伪军立即一枪打死了庄稼汉。脱险后,杨植夫才得知原来庄稼汉就是大娘的儿子。他满脸泪水,扑通一声跪在大娘脚下,连叫三声:“娘,娘,亲娘,以后我就是你的亲儿子!”
此后,杨植夫带领武工队继续开展武装反扫荡,有力消耗了日伪军有生力量。日伪军千方百计想消灭杨植夫的武工队,却屡屡受挫。1946年春,杨植夫奉命回部队,先后任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还参加了淮海战役,为祖国解放继续贡献力量。1949年,他转入地方工作,先后在南京市、上海市有关部门任职,直至1980年离休。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778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