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轨交商贸中心,未来可期!
晨光初现
俞巷路新铺的沥青路面泛着微光
这条连接巷浦路与沿沪大道的
城市支路正式通车

▲俞巷路通车
770米的道路虽短
却巧妙将花桥站周边的
商业地标、交通出行、生活空间
编织成有机整体
“双中心一客厅”的
蓝图正在轨交脉搏上舒展
作为沪苏“双11号线”的唯一换乘站
花桥站周边正崛起一座“轨交上的城市”
——花桥轨交商贸中心

▲城市航拍

▲“双中心一客厅”规划区域划分
2013年,上海地铁11号线首度跨越省界,十年间,以6公里延伸段撬动1.67亿人次流量,埋下“同城化”火种。2023年,沪苏轨交“双11号线”在花桥站实现无感换乘,花桥成为全国首个跨省轨交无缝衔接的示范区。

▲沪苏“双11号线”线路示意图


▲花桥站
轨交连接的是地缘,触动的是发展
花桥实现了
由“临沪小镇”向“商务新城”的
精彩蝶变
城市标识更加鲜明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轨交带来的汹涌人潮,呼唤着商业载体的升级。2024年金秋,17万平方米的超级商业体——花桥中骏世界城在双轨交会处盛大启幕,终结了花桥无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历史。开业首日便创下单日25万客流、1500万元销售额的惊人纪录。主入口1350平方米的裸眼3D巨幕,以次元撕裂般的视觉震撼,成为刷屏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


▲中骏世界城
开业以来
中骏世界城带给花桥
无限的惊喜与改变
“双11号线”无缝接驳
沪苏通勤族“出站即达”等标签
让这里成为“环沪消费新选择”
甚至吸引上海客群反向购物
点燃消费活力
当商业地标拔地而起
花桥的城市更新
更在细微处绽放光彩
2024年盛夏起
一场桥下空间的艺术蝶变
自西向东蔓延
今年年初,连接巷浦路与沿沪大道的光明路完成了关键性的拓宽升级。近700米的道路上,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沿南、北两侧延伸,曾经缺失的道路空间被精心填补,彻底消除了人车混行的隐患,为骑行与漫步开辟出安全、舒畅的专属通道。


▲光明路拓宽后
花桥站西端,“天空花树”巨幅彩绘磅礴倾泻,行车经过“一路生花”;光明路站桥墩上,沪、苏、昆、花城市剪影化作城市记忆画卷,诉说着花桥作为黄金纽带的交融愿景;徐公桥段,长颈鹿、鲸鱼、猎豹、火烈鸟、大象等动物形象跃然柱上,为水泥森林注入盎然野趣。更见312国道与沿沪大道交会处,缤纷花朵于桥柱绽放,曲线灯带谱写光之韵律,用“花影流光”寓意“花桥有光”。

▲花桥站西端“花树”造型


▲光明路站桥下空间更新


▲徐公桥段桥下空间


▲312国道与沿沪大道交会口桥下空间
“天空花树”的浪漫序章
“城市纽带”的人文交响
“动物乐园”的生态欢歌
“花影流光”的枢纽新韵
次第上演
这不仅是惊艳的视觉盛宴
更是花桥于方寸桥下
以艺术之笔唤醒城市温度
提升空间品质的生动实践
轨交之桥
由此化作缀满诗意活力的城市项链
串联商贸繁华,温暖日常通勤
除了桥下空间
同步重生的
还有轨交沿线的灰色地带
花桥站南侧的4万平方米闲置地块
已然蜕变成为
市民可感可及、可游可憩的活力绿洲
通过匠心独运的地形重塑,赋予大地起伏韵律;局部巧妙设置的下凹式海绵绿地,如自然之肺涵养雨露;点植的大乔木撑起绿荫华盖,成为绿地坚实的脊梁;籽播的草花随风摇曳,泼洒出随季节流淌的斑斓画卷;曾经的建筑、生活垃圾已被彻底清除,拂尘涤垢,还原净土。


▲整治后的花桥站南侧地块
这方焕然新生的绿色空间
不仅实现了“出色出彩”的生态承诺
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城南绿锦
邀约人们共享这份触手可及的城市绿意
如今,轨交枢纽、商业核心与生态空间正逐渐交织共融。展望未来,花桥站城市商贸中心将以蜿蜒流淌的瓦浦河生态绿廊为活力中轴,这里将全新规划、重磅推出280亩土地进行整体开发与建设,精心构筑集“时尚生活”“数字体验”“创业宜居”于一体的三大魅力片区。

▲“一核一廊三片”空间规划
一幅“一核引领、一廊串联、三片共生”的
活力空间格局正清晰绘就
预示着一座
更具魅力、更富活力的现代化都市新核
即将崛起于轨交脉搏之上

综合 | 花桥国际商务城发布
编辑 | 蒋瑾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774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