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朱俭、朱侠:革命兄弟血写春秋

07月15日 15:14

朱俭(1927年—1946年),朱侠(1933年—1953年),他们是亲兄弟,出生于蓬阆(今开发区蓬朗地区)一户较富裕的家庭。他们的舅舅就是昆山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创建者陶一球。受舅舅影响,兄弟俩很早就走上革命道路,最后在战场牺牲,为国捐躯。

  

1939年8月,“陶一球部队”成立,不久扩建为昆山联合抗日大队(以下简称“联抗”)。在党的领导下,“联抗”不断发展壮大。朱俭的父亲朱世勋积极支持陶一球抗日,把自家的恒茂百货商店当成上海等地青年来昆参加“联抗”的中转站,为“联抗”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朱俭从小就受到抗日爱国思想的熏陶,这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朱俭性格腼腆,比较拘谨,但他却有一个梦想,就是参加新四军,真刀真枪地跟敌人干。1945年的一天,18岁的朱俭突然瞒着父母来到上海,原来他与同学找到了经上海到苏北参加新四军的办法。就这样,朱俭离家出走,辗转来到苏北,当上了一名新四军战士。为了不让家人牵挂,他没有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从此,他与家人断绝了音讯。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此时的朱俭,已是一名解放军炮兵,他作战勇敢,表现突出。12月,朱俭随部队转战到山东境内,在鲁中邹平县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19岁。

  

朱俭牺牲的时候,朱侠才13岁。受家庭的影响,朱侠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立志向哥哥学习,为人民而战。1948年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昆山县立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决心加入解放军。

  

1951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23军在太仓招兵,刚读初三的朱侠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卫生兵。1952年9月,朱侠随部队入朝作战,成为光荣的志愿军战士。1953年4月16日,在铁原石岘山战斗中,他奋不顾身抢救伤员,不幸被敌弹击中,光荣牺牲,年仅20岁。


来源 | 昆山档案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