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企硬核科技为生鲜产品保驾护航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策马驰骋到如今的5G云监工,生鲜、保鲜的时间赛跑之战从未停歇。荔枝采摘后48小时褐变率超60%,而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损耗率更是超过10%,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由昆山复旦科技园引进落地花桥的苏州憨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硬核科技实力给出了答案。

在产地端,移动冷库直接部署至果园地头,结合压差预冷技术快速降低果温,静电场保鲜装置延缓果实衰变,平台远程监控温度、电力与门磁状态;同时在“一库一码”数字身份证技术的加持下,平台助力传统冷库告别“黑箱”状态,实现7×24小时动态监测,彻底杜绝由于管理盲区导致的变质风险,确保“采摘即入库、装满即直运”。

运输环节的“数字哨兵”同样发挥效力。每辆冷藏车搭载的智能终端实时回传温度、湿度及轨迹记录等,数据构建起从产地预冷到终端配送的全程风险预警屏障。同时,依托“E品账本”溯源体系,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旅程,包括产地信息、保鲜状态与温控曲线,真正实现“一品一码,鲜度可溯”。
“围绕产地预冷、冷链运输、终端溯源全链路,憨云智能联合中国电信打造智慧冷链一体化平台,创新应用‘一库一码’数字身份证与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程冷链智慧化管理。”苏州憨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介绍。

作为花桥与复旦大学共建的科创载体,昆山复旦科技园已成为智慧冷链等新兴产业的孵化沃土。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憨云智能6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其中8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企业构建的全栈技术闭环涵盖100余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自主研发的“壹农链”“壹苗链”平台融合物联网、AI、区块链技术,其智能保鲜移动冷库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重大引领性技术,智慧冷链管理平台获中国国际高交会优秀创新奖。目前,该企业解决方案已服务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城市近2万家终端客户。

从“荔枝三日香”到全程不断链,昆山企业正以科技匠心重新定义生鲜保鲜的时间维度。随着智慧冷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将有更多生鲜农产品以“最佳状态”走上百姓餐桌。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顾叶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花桥国际商务城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764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