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花式”毕业季,庄重也可爱!

06月29日 11:24

什么是青春里最极致的浪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连续14小时“超长待机”为毕业生拔穗,青岛大学的毕业典礼秒变大型“演唱会”现场,三峡大学毕业生邀请校长共举饮料向青春“干杯”……当毕业典礼频频因“有趣”“温暖”而登上热搜,其特有的庄重感并未消减,反而因真诚参与而愈加饱满。

 

其实,当毕业季的仪式感焕发更为活泼的模样,总能听见“味道不同了”的声音。或许有人会心存疑问:承载着万千期许的临别时刻,真的可以这么松弛吗?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答案便可清晰:完全可以!毕业典礼的内核是对青春的致敬与未来的期许,正式与隆重的底色下,本就容得下多元形式的展现。它的厚重与神圣,也从不拒绝真诚、充满活力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是这份松弛感,赋予了典礼别样的生机,也让毕业生在最后的校园日子里,留下最值得珍视的回眸一瞥。

 

高等学府的意义,既在于教授学问技能,更在于看重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为自主意识与创新潜能搭建平台。对学校而言,毕业仪式每年看似相近,但管理者清楚,台上那短短片刻对即将离校的学生而言分量极重,这份理解与支持,是师长们的祝愿与期许,更会成为学子闯荡四方的动力。当老师们放下身段,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以包容之心帮他们达成愿望,这种紧跟时代的开放姿态,正是教育理念进步的深刻体现。而当年轻人主动成为仪式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传统典礼与青春活力实现双向交融,这背后,更是教育的本质从“单向输出”迈向“共生共长”的深层转变。

 

教育的终极浪漫,正是在传统与青春的碰撞中彼此照亮,恰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样的毕业典礼,既有庄重的仪式感,又有青春的鲜活气,怎能不让人爱?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欧阳晓野

校对 |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