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从刷屏的“苏超”,看“燃”动的昆山

06月14日 10:49

尽管这个夏天没有世界杯的狂欢,但对江苏人来说,一场引发万人空巷的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直接把整个夏天的“热度值”拉满。6月4日,苏州市体育局的一则官宣,直接让“昆山ב苏超’”话题原地起飞——6月29日第5轮第29场苏州队VS扬州队、9月27日第13轮第76场苏州队VS常州队,这两场重磅对决将移师昆山市奥体中心体育场。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激情,尚未开赛,昆山奥体中心就刷屏了江苏人的朋友圈。而往前翻翻昆山的“文旅战绩”,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文艺演出,每次都能把氛围“燃”到顶点。这一次次的背后,究竟又藏着怎样的奥秘?


“燃”动的昆山,文旅互融,让“流量”变“增量”。近年来,昆山文旅融合的诸多实践,早已不止于被动承接流量,而是在主动拥抱上发力创新。从奥体中心这样恢宏的现代场馆,到如周庄古镇、巴城老街等旅游胜地,昆山用心铺设了容纳八方来客的坚实基座。今年3月,年代剧《北上》热播,巴城老街以“剧中人”身份,将荧屏上的运河史诗化作现实中的文旅叙事。老街客流量暴涨6倍,使得这场“从荧屏到街巷”的文旅共振,印证了文化IP与城市基因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燃”动的昆山,景城相依,让“分享”成“共享”。文旅融合不设界限,景城相依更是王道。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的兴起,将现代商业活力与自然生态之美巧妙结合,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新高地,更吸引着各地游客流连驻足。亭林园“推倒了它的围墙”,免费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不仅园内美景“溢了出来”,还带动周边人气“聚了起来”。“一个园”的免费游,带动了亭林路“一条街”的买买买,也带动了大西门“一个片区”的购购购。


“燃”动的昆山,人文辉映,让“底气”生“福气”。如果说景区景点是“骨架”,人文内涵则是“血肉”。昆山并未满足于江南水乡的固有标签,而是持续深掘其独特文化底蕴。从“百戏之师”昆曲的创新展演,到戏曲百戏博物馆“大观园”的包容,到《北上》《清明上河图密码》等一幕幕影视剧集的选址拍摄,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在当代的活化传播,昆山的人文谱系日益丰满。这种人文辉映不是生硬嫁接,而是让人文成为城市鲜活的生命印记。


当“苏超”带来的城市脉动在虚拟空间流转不息,昆山以“文旅融合”为笔,在现实大地上勾勒出经济活力与文旅热力交相辉映的隽永画卷。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李传玉

图 | 范丹薇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校对 | 陆静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