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打造“熟人社区”治理新样本
“我们能有这么一个喝茶的地方真不错。”一位老人说。每天上午9点,位于周庄镇全福路43号沈万三园居公园内的“壹圆茶馆”便开门营业了,社区的老人们花上一块钱,就能在这里喝一上午的茶,他们嗑着瓜子、尝着蜜饯,聊聊家长里短、谈谈国家大事,续茶时的氤氲热气,仿佛将这里的时间轴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

周庄有一杯“阿婆茶”,是农村地区婆婆婶婶们拉家常时常喝的。随着时间推移,这项习俗逐渐演变成化解邻里矛盾的有效手段,矛盾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把问题摊在桌面上聊开,“一杯茶里话和谐”的意义由此传开。去年,周庄镇申报的“阿婆茶习俗”,也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底,经过一年的筹备,由周庄镇和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打造的“壹圆茶馆”正式开业,作为“阿婆茶”文化的延续,“壹圆茶馆”以“一元消费”为纽带,打造集休闲、议事、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工作共享空间。
“只要是本地居民,就可以花一块钱在这里喝茶,热水无限量供应。”贞丰里社区副主任朱晓梅介绍,社区通过“商社联盟”的“社区合伙人”平台,招聘公益达人赵晓萍为茶馆主理人,以“零薪酬、共收益”的合伙人机制运营,既保障茶馆可持续运转,又激发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并将盈余资金用于社区公益项目,真正实现了“小茶馆”变身“大客厅”。李萌是一名“90后”画师,在周庄古镇开了一家名叫“大自然的礼物”的手作店,在“商社联盟”的带动下,他也加入到“壹圆茶馆”的公益行列,将自己畅销的手绘冰箱贴、团扇等工艺品在“壹圆茶馆”低价寄卖,每卖出一件作品,就向“茶馆公益账户”捐献1元钱。“通过茶馆盈利、商户让利捐赠、集市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它所汇聚的每一份资金,都承载着社区成员的爱心与责任,这些钱也将被专项用于老人们的茶饮补贴、儿童公益课堂及社区文化活动等内容的资金补助,让居民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多方关怀。”朱晓梅说。

传承“阿婆茶”传统文化,贞丰里社区创建了“茶馆掌柜兼任调解员”机制,由社区品牌“有事找阿娟”原型陆丽娟担任茶馆“店小二”,扎根茶馆,实时采集社情民意,了解居民们的诉求、困难,让“小事不出茶馆,大事不出社区”,真正成为居民们的“暖心驿站”。久而久之,社区老书记、老党员、老教师、热心居民等也都积极加入调解员行列,“阿婆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张阿姨是附近厕所的保洁员,附近有一户商家接驳客人的小车经常停在狭小的过道里,导致张阿姨的保洁三轮车无法通过。张阿姨不知道该找谁“说理”,只能默默承受。试营业期间,社区书记和相关工作人员经常聚集在“壹圆茶馆”里议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阿姨走进茶馆,讲述了自己的烦心事。了解事情原委后,社区书记第一时间找商户协调,将堵在张阿姨心中的“大车”挪走了。事情解决后,“壹圆茶馆”邀请了社区“商社联盟”的工作人员来这里喝茶,与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表示通道是居民共用的通道,商户们应该规范停车,千万不能给百姓“添堵”。

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干百姓所盼,才会被百姓认可。贞丰里社区有一群老人,常年喜欢坐在沈万三园居的长廊里喝茶聊天,荒废20余年的公园,如今变成大伙聊天议事的休闲场所,他们赞不绝口,逢人就想夸几句,说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民生工程。
“壹圆茶馆”是“昆城暖新”专项行动的落地场景之一,也是昆山探索“便民服务+公益互动”形式,打造“熟人社区”的新实践。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链接和整合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与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资源,设置便民服务区、儿童友好区、暖“新”集市区三大区域,推动社区居民从“陌生人”走向“熟人”,为打造和谐友好的社区生态注入新活力。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昆山以打造“熟邻连心”品牌为抓手,逐步推动要素整合“汇民智”、搭建载体“惠民生”、活化空间“聚民心”,凝聚“熟人”力量释放自治活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管胡雯
供图 | 管胡雯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435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