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让生命归途少一些算计、多一份温情

06月06日 18:02

广东湛江张理的外公弥留之际,3公里“回家路”被“黑救护车”索要1800元;山西临汾王离的父亲跨省转运,800公里花费8400元……此类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市场乱象,更是民生之痛。根治顽疾,需以疏堵结合之策,织密规范之网,才能守护生命尊严。


“黑救护车”为何屡禁不止?“因为非急救转运市场需求巨大,而正规的救护渠道满足不了。”在央视网的采访中,专注于急救领域研究多年的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原主任武秀昆表示,医疗转运市场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另外,“黑救护车”管理涉及卫健、交通、公安、市监等多部门,监管存在权责不清等问题。武秀昆认为,这让“黑救护车”长期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因此,“黑救护车”乱象的破局之道需要疏堵结合。一方面,要强化跨部门协同,卫健、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对“黑救护车”线索快速核查、联合惩戒,挤压“黑救护车”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改革填补需求缺口,可以学习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非急救医疗转运市场准入机制,允许合规民营资本参与竞争,既缓解公立医院压力,又以服务质量倒逼行业规范。同时,还要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明确救护车分类标准,完善非急救转运车辆准入、定价及服务规范,杜绝“山寨救护车”鱼目混珠;医院也应主动担责,优化内部管理,杜绝与非法运营方勾结,同时探索与正规企业合作,为患者提供透明化转运选择。


生命至上是底线,服务优化是温度。唯有以制度保障供给、以监管规范市场,方能终结“黑救护车”乱象,让每一个生命归途少一些算计,多一份温情。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赵迎飞

图 | 范丹薇

校对 | 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