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南北粽子的“华山论剑”,好一幅生动的“端午上河图”





端午安康
万水千山“粽”是情,大家别争行不行?近日,话题# 南北粽子有自己的华山论剑 #登上热搜,南北网友纷纷下场为自己家乡的粽子站台,北京黄米小枣粽、上海蛋黄大肉粽、浙江五花肉粽、陕西蜂蜜凉粽、云南竹筒粽......口味各异的粽子看得人目不暇接,一时难以抉择。这场一年一度的“咸甜之战”,看似舌尖上的较量,实则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粽子的制作过程主要在包,此“包”既是物理意义上的包裹,更是文化包容的隐喻。我们常说,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主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南北粽子的差异,本质是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共同书写的文明叙事。北方粽子香甜,南方粽子咸鲜,虽然所用馅料不同,但都包含在粽叶之中,这一包也将各地的物产资源、饮食智慧与风土人情紧紧包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
粽子的甜咸并无高下,却都承载了各自的味觉乡愁,而当所有的乡愁汇聚到一块儿,又串联起了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联结。在这场热闹的 “论剑”中,起初南北双方会因各自对粽子的偏爱而争得面红耳赤,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家逐渐开始欣赏对方粽子的独特魅力。北方网友惊叹于南方粽子馅料的丰富精巧,南方网友也被北方粽子的质朴醇厚所折服。最终,在这相互比拼、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达成了一种共识:无论哪种口味,吃到嘴里,都是满满中国味儿!
笔者想说,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无论甜的咸的必须通通拿下,而至于这一年一度的“论剑”之争,就让咸党的江湖与甜派的山河,在云端共绘一幅生动的“端午上河图”吧。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张文婷
校对 | 陆静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