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 吃苦≠受伤!“没苦硬吃”不提倡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普宁市某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多名学生被烫伤。据了解,展示活动正值炎热午后,且有平板支撑等和地面接触的动作。事后,学校还发布了一封致同学们的表扬信,信中称:“虽然今天的操场地面温度较高,但是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抱怨,始终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比赛。”“你们用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书写了令人动容的篇章。”
在校方看来,同学们顶着烈日完成比赛的过程“令人动容”,然而在网友看来,学校的这一系列操作却“令人费解”。许多网友批评,烈日暴晒下的塑胶操场,皮肤直接接触极可能造成烫伤,这是“没苦硬吃”,实在没有必要,这种压力也不会转化为动力,反而变成病历。对此,普宁市教育局表示,学校在时间安排上确有不妥,接下来将避开高温时段,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这一回应值得肯定,但同时也需反思,如何拿出更多举措,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的成长时期,我们不反对甚至提倡必要的吃苦,但坚决反对 “没苦硬吃” 的行事做法。有专家指出,真正的“吃苦教育”,应当是在尊重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的挑战帮助学生培养坚韧品质。如果在极端条件下要求学生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则会将吃苦异化为对生理极限的盲目挑战。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若将无意义伤痛与意志力强行绑定,可能会催生“受伤=成长”的错误认知。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站在学生立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严谨的专业预案取代粗放的蛮干硬扛,唯有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理性,以科学为尺、人文为度,方能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意志坚韧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张文婷
校对 | 朱盛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