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教育局“创意空间”焕新布展
为引导更多学子以个性创作点亮艺术自觉,更多学校以创新实践丰富展陈空间,以五育融合的星火照亮教育创新的浩瀚星空,今年5月,市教育局机关一楼大厅“创艺空间”焕新布展,我市3所中小学校美育成果集中亮相,展示昆山教育新时代,“五育融合”改革新样态。

“昆山教育‘创艺空间’以‘创领未来·艺启成长’为核心理念,以‘创’为轴,承载创意表达、科创思维、教学创新的教育探索;以‘艺’为脉,贯通艺术审美、美育实践、劳动技艺的育人路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创意空间”采用双月主题轮展机制,通过“一校一主题”展示全市各学校科技、劳动、艺术等领域育人成果,是一个集“五育融合、共鉴共享、创意孵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首次展陈的三所学校以“艺术为桥·五育共生”为主题,通过以儿童视角激活非遗基因、用跨学科思维重构技艺传承、美学重构诠释生态教育,生动演绎“五育融合”如何以艺术为纽带,实现文化传承、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育人实践提供鲜活样本。
记者在玉峰实验学校“剪拙坊”剪纸工作坊展示区看到,展区右侧竖排展陈的一对近2米、由师生共同创作的《今日顾炎武》系列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作品通过剪纸工艺,塑造淳朴且富有童趣的人物造型,搭配雕刻的顾炎武先生的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学习剪纸的同时感受人物事迹和精神。

花桥中学的岩彩壁画艺术工坊及“向阳花开”扭棒艺术展区中,岩彩作品《十二月》以天然矿石研磨的朱砂、青金石、孔雀石为墨,通过分层堆色、贴箔洒金等古法工艺,将农历十二个月的雅称、传统色以及用扭棒精心制作的“十二花神”,展现出传统艺术语言与当代审美的创新对话,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开辟新路,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康桥学校展区则化身“再生艺术实验室”,聚焦“废弃物美学重生”的教育命题,以“艺术的渗透与蔓延”为主题,展示学生创作的超现实绘画、手工怪兽雕塑、多元面具及音乐视觉海报等六大类作品,以多元形式诠释艺术的无界生长,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件件富有创意的手工艺术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教育画卷。学生们用创意描绘出对生活的热爱,用手工制作表达对美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在艺术领域的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昆山教育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192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