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昆山】一如琼浆凝白玉,泗桥豆腐寄乡愁

05月14日 16:49

在江南水乡昆山,有一味美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乡愁,它便是泗桥豆制品。历经730余年岁月沉淀,泗桥豆制品加工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昆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4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昆山美食文化的璀璨明珠。



泗桥豆制品发源于陆家镇泗桥村,此地原名殷阜镇,曾热闹非凡。宋朝时,金兵入侵,殷阜镇毁于一旦。后来,百岁老人桑氏呼吁重建家园,桑家率先开设豆腐作坊。人们在河面上建起四座石桥,小镇更名为泗桥镇,泗桥豆制品也由此开启传承之路。相传,韩世忠抗金路过此地,桑氏制作的豆制品令其赞不绝口,这更为泗桥豆制品增添了传奇色彩。



泗桥豆制品能历经数百年不衰,源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与严格的选材。制作主要包含选料、浸泡、粉碎、扯浆、煮沸、点浆、定型等工序。选材上,只选用优质黄豆;浸泡需3至5小时,且用清水漂洗4次;煮浆是在传统灶头上用木材烧火进行的,让豆腐有一种独特的柴火香;卤水点豆腐时,盐卤的用量和力度全凭经验技巧;压豆腐也要将水压干,保证豆腐结实。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方才造就了细滑嫩豆腐、劲道豆腐干、酥软油豆腐等多样美食。



在泗桥豆制品中,慕家泗桥豆腐堪称佼佼者。每天天不亮,慕家豆腐作坊便飘出阵阵豆香。第四代传承人慕晓杰自2006年起,便跟随爷爷制作豆腐,传承着这份匠心。其品类齐全,豆腐洁白细嫩,俗称“白马肉”;豆干色褐味鲜,让人回味无穷;油豆腐外表淡黄,煮后软而不烂,有“金镶白玉嵌”之美誉。



泗桥豆制品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象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江南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节日庆典,都不可或缺。如今,泗桥豆腐老店仍在,匠人坚守,豆香依旧,那舌尖上的乡愁,萦绕在人们心间。它是劳动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让千年美味在舌尖绽放,诉说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陶雯雯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