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实施“水性漆替代油性漆技术改造项目”,VOCs年减排量达1.71吨,油性漆及稀释剂年消耗量减少30吨;使用节能空压机并进行智能化管理产气,年节电约576万千瓦时……始终把绿色理念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和源头替代,不仅在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的协助指导下成功申领到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一家主要生产汽车用制动、驱动、发动机零部件等产品的企业,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深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要健康永续发展必须聚焦现代汽车涂装工艺,不断加快企业在环保和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步伐。
为了给企业的绿色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通过全流程技术攻关,完成了从油性喷涂到水性涂装的历史性跨越。“这条全自动水性涂装生产线,不仅彻底淘汰了传统油性漆工艺,还实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年减排量达1.71吨,油性漆及稀释剂年消耗量减少30吨,从源头上筑牢了企业污染防治的屏障。”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安环总监汤明说,为全面推进污染物排放削减,公司专门联合车企、涂料供应商、涂装设备制造厂商,共同研发,逐步实施工艺改造和源头替代,实现产业链协同减污增效。
眼下,绿色转型带来的双赢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年节电576万千瓦时,综合成本降低超400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其成功经验已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了区域产业升级。数据显示,昆山开发区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VOCs减排贡献显著。
一直以来,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政策为支点,构建了“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帮扶”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协助企业成功申报专项补助资金,有效化解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压力。眼下,政企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昆山全面开花,很多企业通过工艺革新与智能监管体系的双轮驱动,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仅2023年以来,全市已拨付必成玻璃、富士和机械共计380万元专项资金;竞陆电子420万元专项资金申请项目已通过省级审核。
与此同时,我市还同步推进了生态保护空间的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打造“卫星遥感+无人机+AI识别”立体监测网络,在全域重点生态区域部署智能感知节点,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图斑线索自动筛查,工作效率提升了70%。据悉,该系统的核心在于构建了全闭环管理机制,打造了“AI初筛—无人机核验—现场处置—数字入账”四阶联动处置链,创新构建了全周期管理闭环。通过遥感监测实现问题线索全域覆盖,依托无人机高清航拍精准定位核查,推动形成了“高时效响应、高精度识别、高智能处置、无盲区覆盖”的监管新格局。特别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生态红线区、水源保护区等关键空间要素集成到三维可视化的“一张图”中,为决策提供了精准支撑。
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政企互动、技管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域升级,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样本。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绿色转型行列,生态环境保护正从“成本项”转化为“价值源”,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044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