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劳模、昆山科森科技主任工程师李永:毫厘之间雕刻“中国精度”

04月30日 16:21


在昆山科森科技模具车间里,一枚硬币大小的精密零件正在接受检测——它的尺寸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001毫米之间,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完成这项挑战的正是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80后”工程师李永。从普通铣工到行业标杆,他用23年时光,在毫厘之间刻写出一部中国智造的“精度进化史”。



  从0.1毫米到创造行业新高度  


2002年,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李永来到昆山,在台资模具厂担任铣工时,他常为0.1毫米的误差与老师傅争得面红耳赤。“那时候,国外高端模具垄断市场,我们连0.05毫米的精度都难以突破。”抱着“把每个小数点后三位都变成战利品”的信念,他白天在车间记录刀具磨损规律,晚上研读技术文献,逐步从操作工成长为复合型技术专家。


2019年,李永加入科森科技,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战——某国际声学巨头的微型扬声器模具开发项目。面对零件公差超出0.002毫米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连续72小时驻守车间,通过改进刀具路径算法、优化热处理工艺,将良品率从63%提升至98.5%最终将产品精度控制在±0.001毫米创造行业新高度


  从“卡脖子”到“定标准”  


元宇宙产业兴起时,李永主动请缨开发VR设备。面对塑胶产品厚度超过3毫米就会产生外观不良的难题,他引入氮气辅助成型技术,通过调节气体压力曲线,让惰性气体填充到产品内部,以起到减重和改良外观的作用;采用HMC急冷急热工艺,适用高亮面产品外观需求,大幅降低产品成型周期。这场技术突围战,直接推动80套模具成功量产,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Type C防水液态硅胶模研发中,李永设计的“预压式封胶分型面”通过模具预压0.015毫米形成物理密封,彻底解决硅胶毛边问题。这项突破不仅实现IPX8级防水标准,更被客户称赞为“重新定义了消费电子防水方案”。


  从“技术独舞”到“人才森林”  


2021年,李永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为技术攻坚与人才孵化的双引擎。他设计的“阶梯式训练体系”独具匠心:新人从老式铣床练手感,经数控编程训练逻辑思维,模具设计过程综合梳理专业知识,最终通过考核。工作室编写的《精密模具设计二十讲》教材中,每页都留有“此处需关注材料回弹量”等实操批注,成为企业内训的“技术圣经”。


工作室成员赵伟伟清晰记得,为攻克某医疗模具零件制作精度达到0.008毫米的加工难题,李永连续三晚带着团队进行“技术拆解实验”,将问题分解为12个变量逐一攻克。三年间,这个“工匠摇篮”已培养300多名技能人才,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116人21人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2022年当选苏州市人大代表后,李永将工匠思维带入社会治理。他提出的“工厂社区化”议案,推动昆山建成8个产业工人共享公寓;倡导的“学分银行”制度,让300余名技工通过企业培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深夜的科森科技研发中心,李永仍在伏案修改第26版模具图纸。电脑旁摆放着他珍藏的第一把铣刀——刃口已磨损,却折射出金属特有的温润光泽。“模具是工业文明的DNA,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让中国智造的基因更强大。”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这位全国劳模用二十三载光阴证明: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就是对时代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朱小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5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