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镇银和社区:“社区+商圈”迸发治理新效能
张浦镇银和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以区域性党组织为纽带,打造区域化党建联合体,整合各方资源,调动社区居民和商户参与积极性,提振社区与商圈治理效能,推动打造组织友好、制度友好、设施友好、活动友好、人际友好、融入友好“六好商圈”,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优党建
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合体
“平时工作压力大,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感觉轻松多了。”4月7日下午,市民尚百芳在银和社区银都商圈党群服务点参与了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后满意地说。当天,健康义诊、心理减压、招聘服务、绿色饮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健康理念。
此次活动是银和社区做优“党建领航,共建共治”的生动体现。当天,张浦镇党建办、执法和安监办(爱卫)、市六院、镇康复驿站、昆山市洁浦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昆山永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苏州爱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多家部门和单位积极响应,共同推动活动顺利举行。
为强化组织建设,银和社区探索“1+2+N”治理体系,与18家企事业机关单位结成“商圈红盟”,组建了一支36人的先锋队,延伸“红管先锋”触角,拓展社区治理范围,整合“社区居民+商圈商户”多方力量,协助解决商户纠纷、居民矛盾。同时,加强党员管理,联合商圈内的党组织、工会等开展组织生活,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员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打造社会工作共享空间,整合党政资源、完善商圈服务阵地,形成“党建+”的系统性治理模式。
聚新力
激发社区多元治理活力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银都商圈“一站式”党群服务阵地,是一个集红色教育、政策宣传、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多维服务活动空间。这里不仅配备了学习机、图书、报纸、无线网络等,供党员群众“学习充电”,还配备了微波炉、饮水器、充电器、应急药箱、休息椅等设施,为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等新兴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便利,部分商户还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食、避雨、充电等服务,展现商圈人文关怀。
以银都商圈为核心场域,银和社区整合不同领域的党组织资源,强化区域性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体空间打造,促进新就业群体融入商圈治理。一方面,整合空间资源,以银都商圈党群服务点为轴心,打造一站式党群服务阵地,划分功能区域,设置靠“浦”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驿站、户外劳动者驿站、诚信驿站4类驿站,全方位引领物业、商户、居民、新就业群体等多方主体;另一方面,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拓展阵地服务功能,整合市红十字会、市第六人民医院、镇党建办、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单位资源,为银都商圈提供用工就业、服务设施配套等支持。
强协同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为强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商圈治理,银和社区在商圈物业和社区居民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智汇商”联席会议,统筹组建治理协商、咨询支持、项目孵化等多类型小组;打造社情民意征集实体平台,持续收集居民需求与商户反馈信息,以“协商解民忧、座谈促和谐”为目标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双向沟通渠道,直接了解双方关切的问题,并鼓励居民和商户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社区与商圈的融合治理。
为促进社区中的党员、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银和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制度,设置“双报到双服务”联系点,动员党员参与,打造商圈服务先锋队;推行商圈、小区一体化管理,招募商圈内外卖骑手作为流动网格员;组建商圈“义警”志愿队伍,由商圈民警、辅警统一培训,配合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提升问题发现和回应效率。
“通过商圈治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开发与新兴领域群体需求相结合的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提升了商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营造出温馨、互助、共荣的商圈环境氛围。”银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美萍表示,未来,银和社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社区+商圈”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商圈治理创新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昆山样本”。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审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887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