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盘活低效用地,焕发新机再生“金”

04月14日 13:11

北谷科创园区位于昆山高新区水秀路,占地约12.99亩。此前,地块上已有三幢厂房,建筑面积近3800平方米,但开发容积率仅有0.43,空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导致园区部分土地陷入“沉睡”。

  

低效用地再开发,让“沉睡”土地“醒”过来。为提升整个园区的环境和工业用地亩产效益,北谷科创园区负责人李国平果断决定进行厂房改造,主动向存量要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原有的3号厂房拆除,新建一栋多层厂房,通过‘空间换地’实现自主增容,土地容积率由原来的0.43增至1.5,增加近3.5倍。”李国平说。

  

北谷科创园区通过拆除原有3号厂房,新建了标准厂房、办公室、展销中心等。改造完成后,该栋厂房总建筑面积也增至10000多平方米。新建的厂房共计五层,一到四层为生产区域,五层为“空中花园式”办公区域。李国平算了一笔经济账: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招引了一批优质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现在园区已是满租状态,去年园区营收超3亿元。

  

“此次改造不仅实现了空间集约利用,更是通过功能复合提升了土地价值。同时,由专业管理团队实施标准化运营,提供增值服务,为入驻的中小企业赋能添力。今后再扩产建房时,多层厂房必然是首选。”已经尝到向“天”要地甜头的李国平表示。

  

北谷科创园区的案例,仅仅是昆山高新区土地效能革命的一个缩影。在距离北谷科创园区10多公里的元丰路北侧地块,另一处低效用地改造标杆正在崛起。这里曾经是杂草丛生的信益陶瓷闲置厂区,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昆山高新区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过去这里地块容积率低,空间严重浪费。我们通过‘退二优二’政策收回了该地块,并创新实施‘数据得地’机制,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估体系,让这239亩低效用地变成‘高产田’。”昆山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集中落户的8个优质企业是“清一色”的制造研发总部,预计整个产业园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亿元,亩均税收150万元左右。

▲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效果图


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质效,激发要素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让土地更新和产业焕新实现“双向奔赴”?

  

高新区大力推广“数据得地”机制,积极探索“化零为整、化聚为散”的土地开发模式,实施低效用地盘活、闲置用地腾退等专项行动,让更多存量用地成为拓增量引新量的有利空间,激活低效土地“沉睡价值”,让“好项目不缺地”的口号变为现实。这就是高新区破除土地制约瓶颈,带动土地亩产效益提升的有效之策。当前,高新区已完成闲置土地处置504.6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4.66亩。

  

步履不停,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当每一寸土地都精准匹配产业未来,当空间重构与价值重塑同频共振,这场土地效能革命必将书写更多“点土成金”的“高新”故事。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吕科

图片来源 | 智美昆高新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