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跑一次 | 从“一米视角”改出“适童”空间

04月07日 14:38

“很快这里就能有个适合小朋友玩乐的空间,孩子在这里玩,我们家长很安心。”家住上海湾小区的陈女士说。

  

陈女士口中儿童玩乐空间是淀山湖镇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后落地见效的又一个具体体现。淀山湖镇度假区社区紧挨两个居民小区一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超8000人,其中儿童占15%。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化,打造更加友好的儿童城市空间,3月初,淀山湖镇党委委员郎雪萍结合“换位跑一次”行动,以“儿童视角”查找社区内各类风险隐患,加快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作为两名孩子的母亲,细心的郎雪萍很快发现,居民常常带着孩子来社区办事、休息。孩子大多活泼好动,总是跑来跑去,而设在社区院内的公交车临时停车场,容易遮挡家长视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需突破诸多“瓶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孩子面临的种种安全风险。为了给小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乐空间,郎雪萍联系社区、妇联、交通运输中队、公交公司等部门,结合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的要求,多次对场地进行巡查,反复商议,在另寻公交车停车场的同时,将这块场地打造成儿童乐园,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为儿童提供了玩乐空间。


改造前

改造后


“目前,社区院落改造效果图已经‘出炉’,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增设围栏、滑梯、秋千等儿童游乐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龄前儿童的游玩、活动需求。”度假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曹林生介绍,为了保障孩子在儿童乐园玩耍时的安全,目前,社区正在协调第三方专业公司,对儿童乐园设施的安全性和环保指标进行严格要求,并设置安全提示牌。儿童乐园预计今年6月份完工,并正式向周边居民开放。


“社区打造的儿童乐园,不仅为孩子带来惊喜,无形中也将撬动整个小区的活力,拉近邻里关系。”曹林生欣慰地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儿童生活、居住时间最长的场所。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社区无疑是重要抓手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淀山湖镇将继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大力开辟儿童活动空间,添置社区儿童娱乐设施,以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不断将创建工作推向深入,把社区和城市建设得更加“适童”,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


·

记者手记


春日暖阳下,淀山湖镇度假区社区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像一串串清脆的风铃声。这片公交车临时停车场很快就会铺上防滑地胶,装上滑梯秋千,架起围栏,将车流与童真温柔隔开。而这场“空间革命”的背后,藏着昆山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深层密码——用俯身的姿态,在“一米”的高度重新丈量城市。

  

“换位跑一次”行动中,郎雪萍以母亲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捕捉到了被忽视的细节:办事大厅里奔跑的孩子与停车场仅一步之遥。这印证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核心逻辑:不是用成人的规则框定儿童,而是蹲下来,用他们的眼睛观察世界。社区将停车场迁移、将空地变乐园,看似是物理空间的改造,实则是城市治理思维的转向——从“方便管理”到“尊重需求”,从“被动填补”到“主动设计”。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