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跑一次 | 家门口养老,暖胃又暖心!
上午10点,昆山高新区杜桥村助餐点门口,已是人头攒动。不少老人正排队打饭,浓浓“烟火气”扑面而来。“今天饭菜不错,但荤菜油盐得再控控。”随着队伍缓缓前移,有位工作人员一边帮着分装餐食,一边与几位用餐的老人聊得热络。
这位在队伍的工作人员,就是市民政局局长王晗。在部分悦龄食堂与助餐点中,他在体验为老人打饭、分菜、送餐等各个环节后,坦言道:“老年朋友们既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是所有民政干部需要牵挂的事。”通过“沉浸式体验、面对面问需”,他发现了当前悦龄食堂与助餐点中,还存在适老化菜品种类不够丰富、个性化菜单缺乏等问题。另外,他特别关注餐盒密封性:“配送要确保饭菜温度不低于60℃,每个细节都关乎老人健康。”
体验中,有老人提议,希望助餐点、社区食堂,每个季节更新一些“时令菜”,让老人吃得新鲜又营养;针对老年人可以制定营养套餐,烧饭做菜时候要注意火候,利于消化。昆尚社区食堂运营负责人徐一文也提出,民政系统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打造公平高效的银发经济营商环境,吸引社会组织、国企、民企等多元主体参与老年助餐,积极发展智能结算、营养分析等老年餐饮新质生产力。
“我已经90多岁了,政府对我们高龄老人特别友好,每个月都有阿姨上门打扫卫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服务。”杜桥村的张奶奶对王晗说。
通过以老年人的家属身份体验“远程预约—专人上门—服务评价”全流程居家养老服务,王晗还发现,目前上门服务以卫生清洁等基础家政服务为主,但老年人家庭对陪诊、助浴、康复等个性化自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化的平价服务却供给不足。
他还收到了一些建议:可以通过“填问卷”“拉家常”等方式,了解老年人需求量大、受欢迎度高的服务,顺应当前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积极消费观,增加助浴、康复等低偿服务,还可以试点推出陪诊、心理疏导等更高层次的市场化服务项目,尤其是可以与全市适老化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撬动银发经济“大市场”。
记者手记
当前,全市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场机制激活养老消费潜力,形成“公益兜底保基本、品质服务促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从打菜分量到送餐动线,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找准服务优化点。”老年助餐服务既要保证“吃得饱”,更要追求“吃得好”,要从细微处着手,把温度、速度、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让每一餐都传递民生温度。居家养老服务要统筹兼顾政府责任与市场活力,既要兜住底线,也要满足多元需求,培育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消费观,让老年人家庭乐于“花钱买舒适”“花钱买称心”。从“一餐热饭的温度”到“一次上门服务的精度”,将不断推动“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民生保障服务提质增效。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许静
融媒体摄影 |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665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