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昆山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交汇点讯 今天(7月15日)是顾炎武407周年诞辰日,也是昆山市第3个“顾炎武日”,作为先贤故乡,昆山市通过举办专家座谈会、研究著作首发等系列活动,缅怀这位思想大儒。
顾炎武,号亭林,1613年7月15日出生于昆山千灯,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爱国、担当、厚民、实干、贵廉、激浊扬清”等思想流传影响至今。
《日知录》是顾炎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称其“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350年前,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国人自觉担当的爱国宣言。活动现场,《顾炎武研究文献集成(民国卷)》《<日知录>30句释读》和《顾炎武故事(第二辑)》三本新书首发。
300多年过去,《日知录》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在纪念《日知录》面世350周年暨顾炎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苏州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教授周可真表示,《日知录》最核心的要义是民主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观,突破了传统儒家‘君主独治天下’的专制主义,具有‘天下人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
他认为,《日知录》还将创新原则、归纳原则、实用原则统一起来。“这也是顾炎武著书立说的三个基本原则,即‘毋剿说,毋雷同’的创新原则;‘采铜于山’的归纳原则;‘文须有益于天下’的实用原则,在当今仍然是非常可贵的。”
顾炎武的责任情怀、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具有旷世意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段志强概括其为“代表一代思想高度的灵魂人物”。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副会长张程远说,昆山“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发展理念,正是对亭林精神的吸纳与发扬。此外,常熟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沈潜、顾炎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郭志昌等专家学者各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顾炎武思想的深刻理解。
“我们是攀登着前人的梯子进步的,在培养‘顾炎武情结’中汲取了力量。” 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长陈建林表示,顾炎武思想是民族进步发展、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更要高扬这面思想旗帜。
今年恰逢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高志罡说,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发展于昆山现代化建设、昆山之路形成的时期。“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提炼顾炎武思想的精髓精华,把它展示出来,让它成为新时代苏州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源之一。”
近年来,昆山持续擦亮顾炎武这张文化金名片。2018年,昆山市人大决定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全市先后成立5个顾炎武研究分会,联合开发顾炎武民本、实学思想课程,整理出版《顾炎武全集(22册)》《旷世大儒》等专著。此外,原创昆剧《顾炎武》、中篇评弹《顾炎武》相继推出,不断加强文化对外传播。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表示,接下来昆山将加强对顾炎武思想脉络梳理、研究阐释,并推动大众化传播,让传统文化发出时代新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围绕市委‘五争五最五突破’重大部署,践行‘四闯四责’,进一步推动文化高质量建设,共同谱写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篇章,让亭林精神的光芒照耀新时代的昆山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文化新动能。”
交汇点记者 顾婷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