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用心做活“水文章”,精心答好“生态卷”

03月22日 18:54

2025年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如期而至,紧接着3月22日至28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也拉开帷幕。联合国将2025年“世界水日”主题定为“冰川保护”,“中国水周”则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主题。3月20日,昆山市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以“助企进一步,共护水资源”为主题,通过市、区两级协同发力,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联动,全面展现昆山水资源管理与节水工作的创新实践。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生态的根基,更是生产的关键要素。身处江南水乡的昆山,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昆山水务持续发力,不仅为经济稳定回升注入活力,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蓄势起步之年。昆山水务部门紧紧抓住“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契机,全面梳理水安全保障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入剖析潜在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以系统思维为指引,统筹谋划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与方法,推动昆山水务事业迈上新台阶。


筑牢“水安全”防线

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水安全,是城市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水利领域不仅直面洪涝干旱、工程隐患等直接风险,更与城乡供水、粮食供应、能源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2年5月16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昆山段正式开工。昆山高度重视这一项目,全力协同推进全市“六片三河”洪涝安全韧性提升工程,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高效、蓄排结合、调度精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此同时,昆山借吴淞江工程建设的东风,以“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为核心,精心谋划布局吴淞江科创带,通过加快沿线产业转型升级,为吴淞江注入新的科创活力,实现两岸面貌焕然一新。


为保障城市水安全,我市不断完善城市韧性安全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方针,将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2亿立方米左右,成功跻身第三批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行列;在开发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以治水为契机,推动流域空间开发格局与产业布局优化升级,相关经验成功入选“太湖流域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十佳案例”。在污水治理方面,昆山高质量推进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实现全市城镇建成区排水达标区全覆盖。

  

结合本地圩区排水特点与水系统需求,我市还创新性地采用生态系统化策略,构建全域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凭借这一机制,昆山成功抵御了2020年超长梅雨季、2021年“四碰头”流域洪水、2023年多轮特大暴雨以及2024年历史首次遭遇的“贝碧嘉”“普拉桑”两大秋台风侵袭。

  

秉持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昆山深入学习千年都江堰治水智慧,重点推进吴淞江水立交工程研究,加快推进浏河江边枢纽工程建设。同时,紧紧把握AI发展机遇,在供水监管、排水养护、防汛排涝等方面,推动智慧水务平台从“可见、可管”向“可预判、可决策”升级;通过有序开展大数据训练优化、完善应用场景、强化人机交互等工作,率先在“数字治水”领域取得突破,为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治”支撑。


涵养“水生态”底色

绘就“诗画江南”新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昆山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将水生态价值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新路径,让河湖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描绘“诗画江南”的生态底色和激发“活力鹿城”的动力源泉。

  

自2019年起,昆山便全面启动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将绿化、步道、景观等元素融入河湖治理,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420余条幸福河湖,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超90%。傀儡湖荣获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江苏省生态样板河湖称号,七浦塘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另有43条河(湖)被评为苏州市级以上幸福河湖。结合城市更新与公园城市建设,昆山精心构建“一轴·双核·三网·十廊”的幸福河湖总体格局,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美好意境。此外,昆山还积极推进青阳港城市客厅、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建设,深入挖掘昆山水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历史文脉,为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滋养。


在节水金融服务方面,昆山水务部门与中国工商银行昆山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携手,签署“昆水惠”战略合作协议,成功落地苏州首批“节水贷”“水权贷”,累计授信131亿元,发放贷款53.7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全国首创的以单位产品取水量为水效监测指标,将远期利率等差别化政策与企业未来水效提升目标挂钩的做法,让企业根据用水效率提升程度,最高可享受15BP的利率优惠。这一创新试点成功入选苏州市“十大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创新案例”。未来,昆山将持续跟进节水金融服务试点成效,探索将“水效挂钩激励贷款”机制拓展至节能、降碳、减污等其他领域,覆盖更多中小微企业,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领域生态产品的价值,全力打造节水型城市新典范。


激活“水动能”引擎

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驱动。昆山将积极探索水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充分挖掘全市1267座站闸、1163公里堤防的潜在价值,赋予河湖及水利设施更多游憩、景观等功能,策划推出一批水上游线、马拉松、龙舟赛等文体活动;以吴淞江为纽带,实施“一江两岸”滨江城市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振苏“枢纽湾”、陆家“田园岛”、金华“生态岛”三大节点。同时,深入研究EOD、REITs等投融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

  

为开辟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昆山借鉴沿海发达城市水经济建设试点经验,制定水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水经济建设的目标、策略与任务;充分利用专项债、国债等资金申报政策,稳步推进民生水务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洪涝安全韧性保障能力和城市排水系统品质。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昆山水务部门将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巩固提升水生态品质,提高水务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推动改革、发展、攻坚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贡献更大的水务力量。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张 欢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