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一种两收”!昆山首次大规模推广再生稻

03月20日 14:34

近日,我市正式启动再生稻育秧工作,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推广再生稻种植。



走进陆家未来智慧农田的育秧基地,智能化流水线正高速运转——秧盘经自动铺土、精准播种、覆土叠盘后,被送大棚暗化催芽。通过机械育秧,每小时可产出1000盘左右秧苗,育秧周期约30天,效率提升显著。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李晓峰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播种效率,还能有效应对“倒春寒”等不利天气,保障秧苗质量。相比往年,今年育秧工作提前了两个月,这种“科技范”十足的育秧模式,为我市春耕生产跑出了“加速度”。



据了解,再生稻是一种种植一次收获两次的水稻,收获第一季水稻即头季稻时,通过保证一定的留茬高度,留茬上存在的休眠芽即可发芽并生长出再生季水稻,这种“一种两收”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产量;每年8月至10月发育成熟,此时气候条件好,稻米口感较头季稻和普通早稻更佳;与双季稻相比,再生季水稻直接在头季稻的留茬基础上生长,无需翻耕水田、播种插秧;同时,再生季稻生育期内仅需少量施肥喷药,种植和培育成本均可下降。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开展再生稻种植试验示范,力求实现一田多收提单产,稳步推进再生稻发展。为筛选出适合昆山本地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骨干前往再生稻种植技术成熟的地区学习观摩,研究决定引进甬优4949等3个品种进行展示示范,并对金禾优1568等12个品种进行试验筛选。预计头季水稻于8月中旬收获,再生季水稻于10月下旬收获。


“再生稻育秧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市农业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再生稻种植将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做好再生稻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工作,深入探索再生稻高产栽培及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让再生稻提质增产的优势在昆山田园里落地生花!”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5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