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城市品质,畅享多彩生活

03月19日 13:41

春色如许,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昆山带着思考与探索开始了新一轮“加速跑”。

  

3月初,昆山城建文旅考察团赴苏州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宜兴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考察结束,昆山满载经验而归,将借助创新创意,谋划好城建文旅两篇大文章,不断扩大特色文旅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旅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动力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和谐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市委全会提出,要聚力推动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昆山两会提出,要厚植文化底蕴。这都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打响“江南片玉·灵秀昆山”文旅融合品牌、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指明了方向。今年,昆山将围绕健全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做文章,着力厚植城市精神品格,让居民更好享受文化生活、品读城市魅力。





幽幽水磨600年

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清雅昆韵唱出这一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句,昆曲与顾炎武两张“金名片”叠加出了最滋味绵长的昆山文化味道。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段20秒的昆曲《顾炎武》选段在人民大会堂惊艳亮相,表演者正是全国人大代表、昆山籍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

 

时隔一年,这段承载家国情怀的昆曲作品即将登上大银幕——由柯军领衔主演的昆曲电影《顾炎武》已经杀青,正在后期制作,计划于今年7月15日“顾炎武日”与观众见面。昆曲电影《顾炎武》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出品,是舞台作品《顾炎武》(名家版)的电影化创作,将向观众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传统戏曲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枝叶常青。我们有信心当好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华美的光彩。”今年,柯军作为江苏代表再次来到全国两会的会场。柯军表示,将不遗余力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遗余力守护、传承、发展,让“大美昆曲”其声久远、其音袅袅。昆山当代昆剧院成立以来,每年完成500余场演出,围绕梁辰鱼昆曲剧场、昆曲文化中心、昆曲茶社三大文化阵地,孵化打造“昆山有戏”“良辰雅集”“昆曲回家”“昆芽儿”等昆曲品牌,推动昆曲传承与发展在昆山弦歌不辍,让“百戏之师”焕发出新光彩。

  

今年,昆山当代昆剧院一级演员由腾腾获得了第33届白玉兰主角提名奖。对于这一殊荣,她表示:“将接好昆山昆曲传承发展的接力棒,扎根这片昆曲沃壤,用更多作品证明昆曲的魅力与活力。”

  

坚定扛起“百戏之师”昆曲故里的责任担当,我市自2018年起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成为戏曲剧种交流展示和戏曲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影响力。目前,我市已成功举办六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不仅让优质的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优化戏曲传承发展生态,更聚焦戏曲本体特色,促进百戏跨界焕新。




影视IP火热

文旅融合推动“剧”游昆山


“现在巴城老街的布置超级出片,大家快去!”“看了《北上》,才发现它的取景地就是巴城,很静谧、很有滋味的老街。”“喜欢剧里面的萌汪‘二华子’,这次跟着《北上》打卡,还特地拍了这位‘原住民’的照片。”打开社交平台,大家对《北上》和巴城老街的好评不断,韵味独特的街巷、小桥流水的温婉,剧中的场景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心目中的江南图景。

  

剧中白鹿、欧豪等人打小嬉笑玩闹、谈天说地的那条“花街”——昆山巴城老街最近成为了周边游的顶流,特别是周末,吸引过万人次前来休闲打卡。漫步在巴城老街,或坐在河边点一杯清茶,看着河面上来往的船只,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走进一家老字号,尝尝地道的特色小吃,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逛逛昆曲特色满满、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选上一些精致的伴手礼带回家。


“剧”游昆山的火热场景并不是偶然,作为千年文脉浸润的水乡福地,江南明珠昆山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周庄、锦溪等千年古镇,完整保留了江南水乡建筑肌理和运河文化‌,兼具烟火气与历史感,为剧组提供真实还原时代背景的天然场景‌。从《孤舟》到《好事成双》到《玫瑰的故事》再到《好团圆》,越来越多的剧中留下了锦溪古镇的影子。此外,我市也在不断推动影视产业生态构建,这也让全国不少剧组青睐昆山。前段时间,在全网将悬疑氛围拉满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就是在昆山数字梦工场拍摄完成的。周庄镇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室内摄影棚,以及国内最大、最真实的宋代实景基地。为积极抢抓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周庄聚焦影视(微短剧)产业赛道,全面构建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IP衍生于一体的影视产业链,大力培育影视文化产业。

  

今年1月,苏州影视(微短剧)产业园基地在昆山揭牌,这是我市积极抢抓影视(微短剧)产业发展机遇的新实践。我市将充分发挥产业园等载体作用,吸引更多优秀影视企业和人才入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此外,我市还在加快打造微短剧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创新集群。“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昆山数字梦工场影视文化产业园,以及云耕九州数字文旅微短剧产业孵化基地的作用,有序推出微短剧AI辅助审核服务,打造数字文旅微短剧产业基地,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力。”市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地标重塑都市生活

优质文化浸润百姓身心


赛事是走进和认识城市的一扇窗口。今年2月7日,能容纳4.5万人的昆山奥体中心在2025中国足球赛季开年大战——中国足球协会超级杯中惊艳首秀。场馆休息室和一些基础设施给上海申花队主帅斯卢茨基留下深刻印象:“昆山每个环节都做到了顶级,比赛场地的基础设施很好,我对此次赛事的保障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在精彩的赛事落幕之余,昆山高标准的赛事举办场地、周到细致的服务也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交上了一张高分答卷,而在“家门口”观看比赛的球迷孙建东回忆起这场赛事依然津津有味:“我那些外地的球迷朋友都很羡慕我,‘家门口’就有这样高标准的大型赛事举办场地,能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自己也觉得特别开心、特别自豪。”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一批集阅读、休闲、娱乐、教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涌现出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2025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的公示,我市戏曲百戏博物馆、菉葭书房、陆家衡艺术馆入选。以戏曲百戏博物馆为例,它取“工尺谱”意的建筑外形,全面展示了中国戏曲发展历程和348个戏曲剧种特色。观众们可以在这里探寻“戏”趣、品味“戏”韵。各类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也让参与者在“听、看、猜、学、演”的趣味互动中充分体会戏曲之美。除此以外,遍布全市的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经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听歌会,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设施功能的同时,我市不断引进高品质文化“大餐”。今年,诗意现实主义话剧《皮囊》、《纯真年代》老狼巡回演唱会、英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粤语版·荒诞喜剧《驴得水》等将陆续登陆昆山,为我市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以文化建设提质增效为引领,昆山正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品牌塑造,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为“九个提质增效”全局目标实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张 斌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