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激活文旅IP,昆山释放吸“影”力
白鹿剪短头发翻墙逃学,欧豪蹬着二八杠自行车卖冰棍,翟子路蹲在河沿画货船……《北上》火了!历经两年筹备,年度现实主义大剧《北上》已于3月3日同步登陆央视黄金档和爱奇艺。
《北上》通过运河文化将不同时代的青春串联起来,老一辈的坚守、中生代的转型,与年轻一代的创新,形成了三代人的精神对话,深刻诠释了“变与不变”的时代命题,一开播就收获了一众好评和追捧。而随着该剧的热播,作为剧中重要取景地的巴城镇,也因那鲜活而充满时代烟火气的“花街小院”同步火出了圈。
近年来,昆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风光受到了众多剧组青睐,一系列影视作品在昆山取景拍摄,周庄、巴城、锦溪、千灯等古镇已成为重要的拍摄取景地和热门旅游打卡地,影视IP不仅带动了昆山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同时点燃了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势能。
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千年运河,哺育和润泽了无数沿岸的运河人家……”作为首部聚焦京杭大运河生态变迁的影视作品,大运河苏州段是这部电视剧的主要取景地,剧中白鹿、欧豪等人打小嬉笑玩闹、谈天说地的那条“花街”,就在昆山的巴城老街。
早在2023年,主创团队来苏州取景时,导演姚晓峰就曾说过,京杭大运河是《北上》剧情发展的脉络主线,苏州作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无论是风土人情与文化氛围,还是因运河而兴的具体城市风貌等,都与该剧的创作背景十分契合。为取得最佳、最真实的拍摄效果,《北上》制作团队特地搭建1:1实景运河码头,通过6000余件道具还原上世纪90年代运河生态,并在我市巴城老街搭建了一个充满江南特色与历史韵味的“花街小院”。
老旧的广告牌、传统的店铺以及晾晒在街上的衣物,一系列精心的布景和陈设,“花街小院”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关键地点,还成为观众感受那个时代独特魅力的窗口,为这部剧增色不少。透过《北上》的屏幕,观众可以领略到众多江南美食和民俗文化,如苏式糕团、小馄饨、菱角、昆曲、评弹、竹雕等,浪漫唯美的苏式水上婚礼也在剧中呈现,尽显江南水乡人家的民俗和风韵。
《北上》一上映,便收获了一批粉丝的热评和追捧,昆山以及取景地巴城老街也跟着一起火出了圈。“好想去昆山啊,我要去白鹿走过的那条老街看看。”“青团子上市了,这会儿去昆山旅游正好尝尝,对了,奥灶面也不能错过。”观众和粉丝们纷纷刷屏留言,对昆山之行充满期待。
随着《北上》首播热映,巴城老街上的飞鸟北上餐吧、龙云居、春和面馆等都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不少观众追着剧情,来到巴城,走进昆山,追剧、打卡,掀起了一波昆山文旅新高潮。
持续释放吸“影”力 荧幕流量激活文旅活力
谍战剧《孤舟》划过锦溪天水桥,《玫瑰的故事》《好事成双》等剧组走进锦溪;《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各大平台热播,作为该剧的拍摄地,周庄镇的昆山数字梦工场1:1复刻并打造国内最大、最真实的宋朝实景基地,让人眼前一亮;都市情感剧《好团圆》、生活剧《小夫妻》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均选择在昆取景……整个昆山俨然成为一个天然的“影视基地”,不禁让人遐想:漫步街头,会不会一抬头就偶遇明星?
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昆曲和顾炎武更是作为两张“金名片”享誉全国,人文资源丰富,创作素材多元。周庄、锦溪、千灯、巴城……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水乡古镇风光旖旎,以青石板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构建了一个个“世外桃源”,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天然的取景条件,也成为了昆山推动文旅产业、影视产业品质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电影、电视剧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设置,将拍摄地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拍摄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前往打卡,拉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当下,影视文旅消费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影视IP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随着越来越多影视剧组来昆取景和影片的热映,“跟着影视去旅行”的热潮滚滚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循着影视作品的足迹寻梦昆山、了解昆山、爱上昆山。
“为一部剧,赴一座城”。“以影带旅、以旅促影”,近年来,昆山深挖地方文化底蕴内涵,改造提升旅游景观,研发优质影视旅游线路、产品和体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吃住行游娱购”,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丰富新业态,让“影视+文旅”保持持久吸“影”力,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立园活力迸发 再塑影视产业新高地
今年1月,苏州影视(微短剧)产业园基地在昆山揭牌。作为昆山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我市将充分发挥产业园等载体作用,吸引更多优秀影视企业和人才入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是昆山积极抢抓影视(微短剧)产业发展机遇的新实践。
抢抓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布局新赛道。目前,全市已建成昆山数字文化影视产业园、苏州福纳影视产业基地、巴城动漫影视产业园(昆山软件园)3个影视产业集聚区。位于周庄镇的昆山数字梦工场已建成长三角最大的室内摄影棚,以及国内最大、最真实的宋代实景基地。去年6月,昆山数字梦工场还成立了AI数字创新中心,引入最先进的影视虚拟拍摄技术。同时,通过阿里文娱的专业平台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互动,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内容开发—人才聚集—商业与IP合作—平台流量加持—文旅商业变现”的城市内容发动机。2025年,昆山数字梦工场预计接入2—3个综艺项目录制,并将《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二季排入档期,多部以宋朝为题材的古装剧、网剧也被纳入整体排布计划。
以发展影视产业为新亮点,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市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意和内容生产为核心、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产业园区为骨干”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优先布局短视频赛道,研究制定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打造微短剧营商服务首选地;注重引育微短剧制片人、编导、后期制作等高层次团队和人才,促进在昆院校与微短剧机构合作,以人才优势构筑产业优势,不断完善影视产业体系,加速吸引影视产业在昆集聚发展。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融媒体摄影 |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478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