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文旅消费:是看风景,更是治愈心灵

03月06日 17:21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讲解员李迪建(网名“阿见”)掀起了一股“治愈风潮”。视频中,他手持喇叭立于黄石寨云海之巅,引用罗曼·罗兰和弘一法师的名言:“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我们看清社会的真相以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生活中,不让别人烦恼,那是一种慈悲,不让自己烦恼,才是真正的智慧。”不少网友直呼被治愈,更有许多人称他为现实版的“活佛济公”。这场走红,不仅让张家界的山水被赋予哲学厚度,更折射出当代文旅消费从“看风景”向“寻心灵”的深层转向。


阿见的讲解,打破了传统导游“景点介绍+历史科普”的单一模式。他将3.8亿年的石英砂岩峰林解读为“时间面前的尘埃”,将金鞭溪的流水声与“绕道成瀑”的处世智慧共振,甚至借《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执念隐喻现代人的欲望困境。这种“以山悟道、以水观心”的叙事,让张家界的奇峰异石成为一面照见内心的镜子。正如游客感叹:“看不清群山时,正好看清自己的心。”


阿见的走红,是偶然也是必然。近年来,很多导游在社交媒体走红,例如:@小黑诸鸣、@西安导游芥末、@普陀山小帅……他们的讲解均突破了传统景点介绍的机械模式,让导游变成“文化摆渡人”的角色。同时,还让职场人在高压生活下产生情感共鸣。本质上,这是人们对优质旅游服务的渴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低价团导游强迫购物的乱象——游客在密不透风的购物店里听传销式推销,甚至因拒买遭恶语相向。这类导游在高提成的裹挟下,早已沦为推销机器。当服务重心从知识传递异化为话术攻心,行业便陷入“游客防导游如防贼”的恶性循环。


不同的服务选择指向不同的未来,像阿见这样的导游走红,恰似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当游客愿为情绪价值、知识付费买单,行业终将明白:山水疗愈人心的力量,永远比玉石提成的算计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赵迎飞

图 | 范丹薇

校对 |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