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微实事”,托举“大幸福”
3月1日,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同丰社区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一场以“开启科技与创造之旅”为主题的机器人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吸引20余组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动手组装机器人滑坡车、观摩体验机器人竞赛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基础机械原理和编程知识。
本次活动是昆山市民生微实事“智慧少年”项目的特色活动之一。“让孩子开阔了眼界,感受创造的乐趣。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科技知识。家庭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践平台。”家长张颖说。据“爱在晴空”公益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吴迪介绍,与传统社区服务相比,“智慧少年”项目更注重资源整合与多方共建,通过链接机器人培训机构等外部资源,引入专业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手工和智能创作,点燃大家对科技的热情。该项目还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课程,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在昆山,类似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还有很多。2023年底,我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群众点单、社区选单、区镇批单、政府买单、社会评单”模式,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需求,将社区居民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小事、急事、难事”,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且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项目列为民生微实事,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项目分为服务类和工程类,每个项目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在11个区镇249个社区、85个村征集项目需求610个,经流程产生项目97个,其中服务类88个,工程类9个(落地62个社区、13个村),投入市级资金超350万元,共计开展服务2127场,惠及居民群众约5.1万人次,让社区更便利,让生活更温暖。
民生微实事“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文章”。民生微实事变“自上而下”政府给服务为“自下而上”群众选服务,在项目的征集、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注重社区和居民群众的参与主体地位,提高了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在“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更注重“软件”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其中,打造和更新“健康驿站”“儿童微乐园”“星星茶餐厅”等服务阵地24个,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人群提供各类帮扶和文体活动,营造社区关爱氛围。
在充分用足用好市级财政资金的同时,民生微实事项目还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发挥链接资源能力。张浦镇周巷社区在民生微实事——最美楼道试点基础上,积极链接辖区企业资金、学校教师等资源,持续扩展最美楼道范围,与学校共同打造“小小楼道长”队伍,形成长效常态管理。
为充分听取民声、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进一步提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今年,我市继续面向全市各社区(村)和广大居民群众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需求征集。“无论大事小事,事事都重视。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将民生‘关键小事’做实做好,提升为民服务‘心’温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融媒体摄影 | 袁新宇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4201
全部评论